为何而战:军事资源如何产生行为结果(4)

通常,保护国为建立起信誉要付出极高的成本代价,但有些时候也有例外。例如,2006年朝鲜核试验后,日本出资请驻日美军提供支持,驻日美军以相对低的成本代价增强了信誉。将威慑力延伸到日本及其他盟国是美国在亚洲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的反对下,日本决定不支持马来西亚提出的建立将美国排除在外的经济集团的建议。威慑力的延伸同时依赖于军事能力与可信度,而可信度会随着保护国的利益卷入程度而变化。承诺付出极高的成本代价去保护利益卷入程度低的地区是不可信的,而美国在日本和韩国部署地面部队则显示了高度承诺与信誉,意味着任何针对日韩两国的攻击都可能引起美军人员伤亡,从而将美国的命运与日韩两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其力量是口头承诺无法达到的。

保护国可以通过提供保护同时增强自身的硬实力与软实力。像北约这样的盟国关系在强化美国硬实力的同时,也帮助美国在盟国建立起了个人关系网,增强了美国的吸引力。冷战期间,美国为盟国提供军事保护的硬实力造就了其软实力,推动了美国维护大西洋地区稳定与经济繁荣的目标的实现。相比之下,美国为沙特阿拉伯提供的保护(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建立在暗示的保证基础上,双方并没有正式结盟,只是在国家利益基础上达成有限协议。这种保护关系能够造就的软实力是有限的,但它常常能为美国带来经济利益,因为沙特政府有时会调整其能源政策以照顾美国的需求。

维和行动是军事资源保护性运用的另外一种方式,一般不包括积极的战斗行动。在近期的维和行动中,维和人员有时会造成他人死亡,有时也会在行动中丧生,但他们的总体目标还是威慑及维护稳定。在维和行动中,军事资源能否产生偏好的结果同样取决于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结合。维和行动与作战行动对军事能力的要求不同(维和人员与作战人员的训练方式也不同),但当代军事干预可能需要士兵在三个相邻区域内同时参与全面军事行动、维和行动及人道主义救援行动。这就向很多军事部队提出了广泛的能力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有效力量。这些职能的谨慎行使将决定保护目标的反应及对第三方造成的影响。

援助

援助是军事实力运用的最后一种方式。它可以采取训练外国军事人员、参与国际军事教育、进行定期军事演习、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和灾后救援等形式。援助国可以通过援助行动同时增强硬实力与软实力。例如,美国试图通过帮助伊拉克或阿富汗训练军队来增强他们与叛乱分子作战的能力。但如果训练、教育或人道主义援助可以增强美国的吸引力,那么军事资源就产生了软实力。美国海军近期制定了《21世纪海权的合作战略》,重点关注美国海军与其他国家合作维护海洋自由以及建立集体机制促进相互信任的职能。该战略涉及了联合训练、技术援助以及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的能力。

2010年海地地震发生后,不仅像美国和巴西这样的邻近国家,就连以色列和中国这样相距遥远的国家都派出了救援部队。援助行动能否成功转化为可以产生偏好结果的战略,取决于能力与善意感知等因素。能力的作用显而易见,但善意可以增强吸引力,缺少善意的援助可能会引发被援助国的消极反应。被视为恶意、妄图操纵他人或帮助少数人反对多数人的援助行动确实会引发消极反应。

总之,军事资源既可以产生硬实力,也可以产生软实力,两者的结合根据军事权力的具体运用方式而变化。重要的是,来源于善意、能力、合法性与信任的软实力可以成为军事硬实力提升的杠杆。成功结合硬实力与软实力的战略意味着巧军事实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