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反恐战争的真正较量在新闻编辑室里

正如前言中所说,2004年,为了反驳“单凭软实力就可以形成有效外交政策”的错误认知,我提出了“巧实力”概念,将其定义为将硬实力资源与软实力资源结合为有效战略的能力。与软实力不同,巧实力是一个可评估的描述性概念。从规范的角度来看,软实力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坏的,这取决于其运用方式。巧实力的定义本身就包含了评价指标。那些认为“可以被称为软实力版的巧实力已经在美国对外政策词典中取代了软实力版”的批评家是错误的。更为准确的批评是,由于巧实力概念(与软实力概念不同)包含有规范层面,它更适合做口号,尽管情况并非一定如此。

所有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都可以获得巧实力,它并不是美国的专利。例如,我们将在第七章中看到,很多小国家已经制定出了巧实力战略。只有500万人口的挪威通过使其维和与发展援助政策合法化,在作为积极有效的北约成员国的同时,增强了自身的吸引力。人口数量与挪威形成鲜明对比的中国,在经济与军事实力资源增强的同时,为使其硬实力在周边邻国眼中的威胁性减弱,已经有意识地决定进行软实力资源投资,从而制定巧实力战略。

巧实力是权力转化问题的核心。我们前面已经看到,一些国家和行为体可能在权力资源上占有优势,但却不能十分有效地将全部权力资源转化为能够产生想要的结果的战略。一些人认为,18世纪低效的政府结构使美国权力转化能力低下。其他人则响应说,美国的力量主要是在政府之外,通过这个国家开放的经济和公民社会所形成的。或许当一个国家的权力资源有盈余,可以承担因为错误而付出的代价时,权力转化就会容易一些。但是,制定巧实力战略及有效的权力转化战略的第一步,是要全面理解权力资源,意识到在不同情境下有效结合各种权力资源会遇到的问题。

硬实力与软实力有时相互加强,有时又相互削弱。要区别两者在不同情况下的互动,良好的情境智力至关重要。但是,如果我们思考信息活动时误解了软实力的实质,那我们就错了。如果我们不得不在军事实力和全球政治中的软实力之间作出选择,我们会选择军事实力。但是,巧实力表明,最好两者都要。“军方要认识到,就军事力量的运用而言,掌握软实力更具有挑战性,特别是在军事力量的运用显得没有吸引力的时候。”如果软实力杠杆的作用方向不一致,军方通常是很难单凭自己的力量创造有利环境的。

2006年年初,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谈到布什政府的全球反恐战争时说:“在这场战争中,一些最关键的较量可能既不在阿富汗的深山里,也不在伊拉克的街道上,而是在纽约、伦敦、开罗和其他地方的新闻编辑室里。”对此,《经济学人》杂志的评论是:“不久以前,他还简单地把对‘软实力’的关注看做软弱的表现,认为它是‘老欧洲’对恐怖主义的绥靖政策的一部分。”现在他意识到了赢得思想与人心的重要性,但其“演讲相当大的一部分还是关注于美国如何才能通过更娴熟的公关打赢宣传战”。不幸的是,拉姆斯菲尔德忘记了广告业的头条法则:如果你没有好的产品,即使是最佳的广告宣传也没有用。他同样也忘记了,布什政府笨拙的权力转化战略同时浪费着美国的硬实力和软实力资源。制定更有效的巧实力战略,要从更全面地理解权力的类型及其运用开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