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经验
幼龄儿童既不了解过去,也不了解将来。他们生活在永恒之中。是什么使他们理解了人类时间的意义呢?
“等一下”,“等一下”,这是我们在给婴儿冲奶粉时启蒙他认识时间流逝的主要用语,是通过让他认识他提出需要和需要得到满足的间隔来实现的。欲望使我们理解了时间的意义,反之亦然。
耳聋儿童没有这种等待大人“回应”自己要求的初步经验。因为不能像听力正常的儿童一样听到大人表示耽搁的话语,他们没有获得对时间的感觉。在特殊学校里,人们并不一下子要求学生都能遵守时间。遵守时间的能力不经过学习是无法获得的。
在产房里,新生儿会被人从母亲身边抱走,这经常对他造成伤害。他最初的时间经验就是与母亲两次重逢之间的间隔。母亲不在身边时,他仿佛呆在黑夜中,淹没在其他婴儿的哭叫声中。身体的生存欲望得到了满足,但保持与父母的象征关系的欲望却没有得到满足。障碍就是医院制度和产房的建筑构造。新生儿有时呆在产妇病房上面两层楼上。母亲如果不给孩子喂奶的话,她每天只能在规定的探视时间见孩子5分钟。婴儿还有被聆听的希望吗?受现行体制时间安排折磨的年轻女护士们开始质疑这种体制。刚出生的孩子也遭受了这种将一切制度化的后果。
如果人们想进行预防,有三个至关重要、关键的时间:
1.母亲与新生儿在产房的分离;
2.将孩子送进托儿所;
3.孩子两岁时上幼儿园;在幼儿园,人们既不考虑欲望节奏的选择,也不考虑儿童的选择。
这些过渡都是可以被定位的:人们可以在这些情形中把握儿童的成长,条件是安排好交接工作,尤其是告诉孩子对他不得不这么做的理由,这些理由对孩子来说是令其痛苦的,甚至是有害的,但在他出生的现有社会状态里,它们的产生被认为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这对父母来说是必然的解决办法。这样做确实“不好”,但人们总可以对孩子说声道歉,不是吗?
如果孩子的时间概念过早被母亲的欲望所架构的话,他就不能对世界表达他的好奇心,他将按照大人固执行为所强加的节奏生活,这经常与他自己的节奏相反。他要么服从,要么拒绝一切。某些监护人把自己所照顾的孩子变得多么百依百顺啊!许多母亲和保育员没有意识到,自己强迫孩子接受标准作息时间的做法导致了一种违背常理、违背节奏的生活:该去公园了,该去散步了。我问她们:“夫人,您自己想去公园吗?”“啊,不愿意,我是为了他才去的。”“这是为了和他建立一种良好关系并使他幸福吗?既然您本人和他都不愿意去,那么为什么要破坏他呆在家里的时间呢?一个孩子如果不愿意出门,这说明他高兴待在家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你们去公园,可能刚到那里就该回来了。要是你们在路上逗留呢?”“啊,是的,他碰到橱窗就会停下来。”一个18个月大或两岁大的孩子不只是“呼吸空气”,他对周围的一切都会发生兴趣。和他谈谈所有让他感兴趣的东西,这将是真正的散步。太多的人认为孩子应该去沙坑里堆沙子。为什么“应该”这么做呢?我认为这些人都不懂得如何与孩子相处。这样的作息时间无法使孩子与外部社会很好地联系起来;他甚至没有机会进行这种联系,并与领他散步的人就此进行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