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二次出生(6)

人只有在第二次出生时才能真正绽放个性,这本来属于人生存状况的一部分。福音书是这么说的。人们认为这是神秘化的说法,而这实际上是人性化的过程,仅此而已。第一次出生是哺乳动物性质的出生,是从植物状态到动物状态的过渡,而第二次出生则是从动物式的依赖状态过渡到人作出是非判断的自由,是一次精神和象征生活意识上的诞生。使一种高级哺乳动物成为人的蜕变,两度诞生的特别性,以及带来变形结果的死亡危险或许就是这样。

第一次出生把我们与我们作为成人无法了解、而胎儿却能够拥有的交流世界分开。这也是伴随着剪断脐带而完成的对语言的诞生。没有第二次出生,我们就不能真正成为我们自己,它使我们重新潜入同父母的前期编码(avant-code)当中,以找回我们的本性,但这种本性带有已经对语言进行编码的文化元素。福音书中“倘若你们未变成小孩子……”这句话的意思变得明晰起来。在我们借助词语的意义与另外一个人发生逻辑关系的同时,我们也在与其发生另一种性质的关系,但我们对它并不注意,它属于无意识领域,是一直存在的。在日常语言中,人们只在意与他人关系中具有逻辑性、可明确定位的东西。然而,进行交流的人之间存在着许多非逻辑的东西,但我们对此已毫无所知。我们需要重新诞生,才能接受和理解这种非逻辑的东西,它有时甚至比逻辑性的东西更富有活力,而且存在于后者当中。当人们自发地使用清楚的语言进行表达时,它有一种明白的意义,也带有一种潜在的意义,即无意识的语言。可以说,第二次出生的作用是真正送葬了第一次出生,后者是人类哺乳动物在我们身上的死亡。但我们在送葬的同时亦保留了原来可以被传承、富有活力的东西,即无话语的交流。第一次出生应该被当作为重生(即变为另外一种生命)而实行的死亡:从肉体胎盘过渡到空气胎盘。从呼吸的角度来看,包裹我们的大气层就如同胎盘,它是所有人的空气胎盘;从消化的角度来看,我们生活在大地之上,我们通过嘴巴摄取它的营养成分,并通过肛门和尿道把无用之物排回大地。当我们从母亲腹中分娩出来之后,我们的食物不再是通过脐带输送给我们、我们再返还给胎盘的流动血液,而是来自大地:我们用嘴巴吞咽的食物使身体成长。嘴巴既是我们的脐带(鼻子也是),我们也同时通过它来哭叫,然后开始说话,这在胎儿生命时期是无法做到的。这就是新生,因为当我们用别人听得懂的语言编码来表达自我时,这种编码之外的所有东西尽管也存在……但它们一直停留在无意识中。虽然拥有一种有意识的编码语言,但我们依然会进行无意识交流,因为我们无法用这种语言说出一切,别人也不能全部理解我们所表达的东西。

实际上,一个人不是自然而然适应这另外一种生命的,他要用整个一生去做这件事。而且我们的“历史调查”显示,在谈到人的不成熟问题时,人们对与中枢神经系统形成过程有关的智力发育更为关注,远远超过对真正掌握交流能力的关注,而后者似乎正是个性发展的条件。人们从未真正将所有的调查研究集中到人的这种生存状况上,即人从出生开始在其整个所谓的生命时光中就一直处于为自己送葬的过程中。

在结束了对现在所谓的出生前心理学、新生儿心理学等所做的初步探索之后,人们应该更多地关注一下人类个体身上的主要活动“规律”,这种物种的个体借助自己对过去的记忆能力产生回忆,并借助自己的想象,带着畏惧或希望预知未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