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孤旅:黄万里九十年人生沧桑(15)

三台告捷,父亲叫他不要自满

涪江水难这件事在黄万里当年的老同事张先仕先生的回忆文章里也有清晰的记述。张先生还生动地写到年轻的黄万里进入我国水利界初期就十分努力,认真负责,养成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严谨科学精神。张先生写道:

1938年大学毕业以后,我就到了四川省水利局工作。黄万里是工程师,我是助理工程师,我们两个人一见如故,相处得很好。

1940年春,水利局成立涪江航道工程处,黄万里任处长,开始对绵阳到合川的涪江下段进行测量整治。这一段,大概有三百多公里,最危险的滩是三台的柳林滩,有三百多米长,落差很大,中间还有礁石,每年都有好多船只在这儿出事。这是涪江航道最大的一个瘤子,开刀就得从这儿下手。而且它地形也很好,恰恰在一个弯道上。我们想把航道取直,但工程量较大。

黄万里通过关系找到徐可亭,向他说明这里的航道可以通过治理得到改善。徐是当时的财政部长,三台人,支持这个建议,于是决定动工。

1940年夏,我们到达三台。先在弯道上开了一条渠,把河道改直,渠面宽五十多米,渠长四百米。为了解决上下水的落差,我们做了船闸,还在渠道上建了一座桥,以方便行人。这座桥高十几米,长七十多米,设计上有些新意,是黄万里主持的,大家一致赞成把它命名为“万里桥”。渠是我设计的,下面还有一个放水洞,因为船闸要调节水位。放水洞由黄万里先生采用一种新式理论设计,做成后他感到很得意。这个船闸跟葛洲坝的类似,只不过我们的没那么大。船闸出口处有一石滩,我们就把石滩挖下去,利用石滩做船闸。船闸是杨子英设计的,杨毕业于浙江大学,比我早两年,也是学水利的,跟黄万里也很好,解放后,在甘肃任水利厅长,“文革”中被整死了。我们在潼川先修了一栋草房。大家都住在那儿。黄万里一家也住在那儿,离工地很近。员工有二十个人左右,包括测工。工程包给民工,当地有水利协会。县长王棣之很重视水利,他把自己的田和房产都卖了,用来修水利工程,和我们配合得很好。解放以后,他还当县长。还有一个水利学会会长霍新吾,也积极配合。地方办的事情,交地方处理,没有扯皮的事情。这个船闸启用后,通航好多年。50年代后,归交通局管,以后的情况,我就不知道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