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项(14)

多年来,坊间一直谣传尼古拉斯·塞罗塔操纵特纳奖评审团的最终决定。当我提到这个问题时,他躲躲闪闪、避重就轻地回答:“我在泰特工作,这是一个组织,这个组织评价艺术的标准不会以我的态度为准绳。所以我一直认为,如果对某一种艺术形式采取强推或者强压的手段,势必会给我们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说到这里,塞罗塔有点沉不住气,好像要发火。他闭上眼睛,思考了很长时间,然后说:“我对艺术比对我的个人声誉忠贞得多。在奖项揭晓之前这段平静的时间里——我不想说这段时间是暴风骤雨——我一直在考虑应该如何让这个奖项产生一个好的结果,我应该怎样跟评委谈,怎样把握谈话的重点和尺度,好让每一个有话要说的人能把他想说的话毫无顾忌地说出来。有时候我也会遇到僵局,这种情况下我只能让步,因为我们绝不应把自己的决定强加在别人身上。”

今年的评审团包括一名记者和三名策展人,把他们四个人的个人偏好综合起来,就会得出一个客观的结果。评审团中,只有《观察家报》(The Observer)的专栏作家林恩·巴伯(Lynn Barber)不属于艺术界。在10月提名艺术家预展开幕的前两天,巴伯发表了一篇报道,题目是“为艺术‘献身’”,讲述了她作为评委的经历。文中说:“在特纳奖评审团当评委的经历让我非常失望,我简直不愿意提起这件事。不过还好,我对当代艺术的热情还没有完全消退。”巴伯抱怨根本没有人重视她,评奖规则“匪夷所思”,她的选择“全部被打压”。她说:“四个候选人列出来之后,我看他们的作品都非常有趣,但其中一个明显非常突出,所以我觉得结果应该很容易判断,根本没有悬念。”实际上,在提名名单公布之前,就出现问题了。评委在列出各自心目中的候选名单时,巴伯的名单被“无情地淘汰了”,她甚至觉得自己在评审团里只是个傀儡,是个陪衬,她的作用就是掩饰奖项背后的阴谋。

泰特的负责人看到巴伯的文章后勃然大怒。塞罗塔说:“评委这个差事本来就不好干,巴伯的文章更是雪上加霜。以前,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因为他们根本不用担心他们所说的话会被别人记录下来,被别人用做攻击自己的证据。”巴伯对评奖工作的其中一项指责是评审团没有认真考虑公众对提名的意见。塞罗塔反驳道:“评委们确实认真地考虑过公众的意见。”他舒展了眉头,默默地苦笑道:“但还没到对在斯肯索普只办过一次展览的艺术家作调查的程度!”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