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我个人预测相当保守,即使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所提出的2020年目标也是相当保守的。尽管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没有明确提出2020年我国人均GDP达到多少美元,但是时任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的曾培炎在解读这一目标时设想:到2020年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大体达到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城镇化率超过50%,农业就业比重降低到30%左右。(参见曾培炎:《新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见《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8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但实际结果是提前十年超过前两个可量化的目标,2010年我国人均GDP就超过4000美元,城镇化率已接近50%,农业就业比重已降低到35%左右。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到202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当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曾设想: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达到4万元,即5000美元,城镇化率接近60%。(参见林兆木:《展望实现二〇二〇年奋斗目标后的中国》,见《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92~9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现在看来,这两个指标都会大大提前实现。
以上均表明,我们对未来中国发展基本趋势的定性描述确实是比较准确的,但是定量预测存在着很大的“测不准”,不是高估而是低估了中国的主要指标。这也表明中国发展潜力、发展动力、发展态势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大、更强、更好。在某种程度上看,这些预期指标只是中国发展的“最低线”。
第二个阶段是从2008年底开始,我们接受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发展规划司委托的“国家‘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与目标”课题,该课题直接为编制国家“十二五”规划提供背景性研究,是“十二五”规划战略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不仅我们国情研究中心参与这一核心课题,而且还包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信息中心、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等多个课题组,各方独立研究,分别提交研究成果。我们于2009年4月率先提交了《关于国家“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及目标建议》(14万字);5月初向国家发改委作了汇报;9月底率先完成课题报告(17万字,图8张,表24张);2010年2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胡鞍钢、鄢一龙执笔:《中国:走向2015》)。我们本着“全面认识中国,深刻分析中国,精心设计中国,科学发展中国”这一宗旨,为全面制定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的“十二五”规划提供战略性研究、专业化设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24个量化指标中,有一半与我们的建议是吻合的,成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重要参考。这也为我们研究2030中国奠定了丰富的信息资料和良好的研究基础,也形成了长期(指2030年)、中期(指2020年)与短期(指2015年)相结合的中国国情与发展战略研究的“中国风格”、“中国学派”,在众多的相互合作与竞争的中国智库中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