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应对丧亲之痛(7)

第一个任务是接受现实。这个举动通常不会是人们在接到噩耗后的第一反应,但是在潜意识中却一直贯穿着整个过程。当接到噩耗之时,人们的第一反应通常是“这不是真的。”“这样的事情不可能发生在我身上。”这是可以理解的。尽管如此,但是想要帮助他们就必须让他们接受这个现实。

拒绝接受现实,就会使人走向幻觉。比如说,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在丈夫去世之后很久都一直保留着他的衣服和剃须刀。她用极端的方式竭力挽留丈夫生前的时光,而不去面对残酷的现实。有人这样做也是试图与逝者依旧保持联系而不想改变现状。但是,希望时光倒流是最不现实的做法。

悲痛的人们要尽全力走出悲痛的阴影。如同派克所写的:“一味地回避或者压抑悲痛的情绪反而会使悲痛的人们久久滞留在阴影当中而不能自拔。”正确的做法是,要勇敢地面对悲痛,不要回避。关键是找到有效的方法去渡过这段难熬的时间。

通常情况下,痛苦的强度和对人的影响会逐渐减弱。正如一位母亲所说:“这是必然的,因为你根本就忍受不了那种痛苦,如果不让它递减,那根本就没法活下去。”

痛苦是可怕的,所以很多人试图逃避一点都不奇怪。一些人吸毒或者酗酒来掩盖痛苦,但是这样做反而使痛苦变本加厉地伤害到人的身心。还有些人直接逃离伤心地,抹去记忆。最后证明这种逃避的方式也无济于事。这些逃避早晚要被击垮,那时候人们就会极度抑郁。

如果社会上有些人不喜欢人们将悲痛表达出来,可能就会鼓励他们逃避,或者试图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其他地方,并告诉他们其实悲痛没什么大不了的。这其实很误导人。这样想的人往往认为悲痛的情绪是不健康的,甚至病态的,而实际上人们不该向悲痛消极“妥协”。还有人虽然接受了人们需要抒发悲痛的观点,但是始终认为“悲痛”是被打垮的结果,所以这种行为应该属于私人行为,而不该公开表达出来。禁止人们完成自然的过程对人的身心有损害,对社会本身也有害。表达悲痛是健康的表现。

第三个任务是适应没有对方的新环境。派克这样写道:“悲痛的人们,往往不知道自己失去的究竟是什么。”悲痛的人们常常要经历一个发现的过程,以确定已经断绝的关系对自己的意义,并认清对方曾在自己的生活中扮演的种种角色,最后要适应一个事实,那就是对方再也不能承担你生活中的这些角色了。这个过程非常艰难;有人可能会受不了而退缩,不再努力克服和适应。但是生活需要我们继续前行。无论对方在不在,孩子总还是需要洗澡、穿衣和吃饭的,总得有人做饭洗碗。总是陷于无助并不是办法——尤其对长远之计不利。他们必须找到一些技巧,来取代逝者的角色,健康地过渡。

第四个任务是在精神上将逝者重新定位,然后继续过好生活。这个任务中有两个因素要求我们格外注意。“精神上的重新定位”不是说要忘记对方,或者从记忆中将对方抹掉。这也根本是不可能的。“继续过好生活”的意思是在没有对方陪伴的情况下找到健康的独立生活新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投身于下一段感情,比如说再婚或者再要一个孩子等等。这个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正沉浸在悲痛中的人们。即使他们有了新的感情寄托,也要记住,没有两段感情是一模一样的。任何一段新的感情都不可能取代过去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