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猛蚁:大辐射(6)

当单后型族群的创建蚁后严重衰弱或者死亡的时候,数个地位相同的有性工蚁会担当母体的角色。它们不是通过支配其他成员而形成一种线性等级制度,而是通过参与没有输赢结果的决斗,从而确立其对称的互动。当在能量的损失和获得反馈的收益之间达到一个平衡时,就会出现决斗活力的下降。尽管如此,在族群中对社会稳定性的每一个干扰都会立刻导致决斗活性的增高。当工蚁试图成为有性工蚁时,决斗最为激烈。这种决斗只有当蚁后衰老或死亡后,或者当有性工蚁由于变老或死亡而需要被代替时才会开始。

猎镰猛蚁的生殖可以通过两种行为机制来进行调节。第一,优势互动导致母体集团的确立,这一集团由有性工蚁联合组成。这些个体相互之间进行决斗,据推测,这种决斗可能会刺激自身并保持其母体地位。第二,监督性的从属蚁可以阻止工蚁过早地发育到有性工蚁的状态。这些个体通常会受到不育工蚁的攻击和压制,研究表明这种攻击能够抑制其生殖能力的早熟。监督行为无疑能够使族群效率最大化,因此族群水平的选择有利于这种行为,而个体水平的直接选择则很明显有利于个体趋向有性工蚁顺位的活动。如果母体相对不育个体的比率过高,则可以预期会出现族群效率的下降。蚂蚁族群需要有充足数量的工蚁来照顾幼虫、维护巢穴以及觅食。母体数量过高将会导致卵产量过剩,同时没有足够的工蚁劳动力来养育幼虫。由于有性工蚁不能分担工蚁的工作,如觅食及照料幼虫,因此从事生殖的有性工蚁数量过多将是代价高昂的。考虑到这种代价减弱了族群的生产力,因此工蚁监督被选择作为保持族群效率的手段。

尽管在有蚁后的猎镰猛蚁族群的社会组成中,蚁后显然是单一交配的,而有性工蚁的多后型族群则有很大不同,但是这两者工蚁监督的社会模式却是相似的。在有蚁后的族群中,亲缘选择理论预测工蚁对儿子(亲缘系数r=0.5)和侄子(r=0.375)的关照会大于对其弟弟(r=0.25)的关照。但是对于雌性后代情况则不同。工蚁与其姐妹之间的亲缘关系(r =0.75)比与其近亲繁殖的侄女的亲缘关系(r=0.625)更紧密。因此对于工蚁来说,最佳的基于亲缘关系的监督策略将是使其他工蚁生产雄性后代而阻止其生产雌性后代。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