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通信(4)

在黑暗的蜂巢内,舞蹈中的信息究竟是怎样被跟随在后面的蜜蜂捕捉到的·一些证据显示,跟随者是利用它们的触角作为接收器,根据摆尾舞过程中产生的嗡嗡声来获取这些信息的。触角鞭节的共振频率大约为260~280赫兹,与舞蹈蜂发出的频率一致。同时它也与江氏器(Johnston··s organ)的最大敏感度相匹配,江氏器是位于每一根触角鞭节基底部的振动探测器。

蜂巢中的地面振动也能传递信息给跟随者。约根·陶兹(J rgen Tautz)发现跳舞地面的结构特征的变化对招募反应有着显著的影响。例如,在有空蜂房的蜂巢中跳舞的蜜蜂,与在被覆盖的育幼室中跳舞的蜜蜂相比,招募到去食物点的同伴数前者为后者的三倍。陶兹和他的合作者后来测量了舞蹈蜂在蜂房中制造的200~300赫兹的振动。他们还检测到振动信号在某些蜂房中发生的特殊变化,这种变化似乎会增强整个声音通信的效果。膝下器(subgenual organs)——位于蜜蜂腿上的高度灵敏的振动接收器的存在也增强了信息的传递。

在较早的研究报告中,蜜蜂行为的研究者假定:直行时的摆尾动作增强了260~270赫兹的振动从舞蹈蜂的胸腔经腿部向蜂房壁传递的效果。事实确实如此,最终证实声音冲击波是舞蹈蜂在运动过程的最后一段位移中发出的。哈拉尔德·埃施注意到,“通过侧摆运动蜜蜂获得了动量,而蜜蜂必须紧抓住蜂房内壁使自己站稳,否则它就有可能掉下去。”

高速视频录像进一步揭示出,摆尾舞的直行过程是由单一的慢速行走组成的,无论直行的距离有多长。在这个阶段的大部分时间里,它都会紧紧地抓着蜂房。当摆尾的蜜蜂缓慢地向前移动身体时,它所行走的距离的长短,与将要在蜂巢外面飞行的距离相一致。例如,当食物地点有200米远时,蜜蜂摆尾跑直行的距离为5毫米;如果食物地点有1 200米的距离,蜜蜂摆尾跑直行的距离将达到8毫米。

大量实验共同得出的无可争辩的证据已经能够确认:蜜蜂独自表演的摆尾舞向跟随的蜜蜂传递了目的地的方向和距离的信息。这也表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这些伙伴们还能够回忆起并使用这些信息。此外,正如冯·弗里希早在1923年所报告的那样,蜜蜂还会借助于多种化学的暗号和信号进行招募通信。花朵的芬芳附着在返回的蜜蜂的身体上。当花香和觅食蜂的食物反刍组合在一起时,它们告知了伙伴们最新发现的食物源的特征和品质。除了环境的气味暗号,觅食蜂还释放出信息素,以帮助同伴定位食物源。冯·弗里希观察并经后来的研究者证实,位于腹部第六节和第七节背甲之间的纳沙诺夫氏腺体(Nasanov··s gland)的分泌物有时会释放在目标的周围(图5—5)。这种信息素是一种香叶醇、橙花酸和香叶酸的混合物,被摆尾舞召唤来的工蜂将其当作自动导航仪,在定位水源这样的没有气味的目标时非常有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