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前言(3)

2009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当这样的机会真正出现的时候,中国的富豪们即使没有行动,也一定心动了。在这个所谓的“海外并购元年”,中国企业对海外市场集体产生兴趣。一个中国企业家,如果他对成为大型跨国公司的领导者怀有兴趣,那么他肯定不会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抄底机会。实际上,李书福、鲁冠球、左宗申、胡成中等人在这一年均有不俗表现。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们拉开了中国人整合世界资源、开拓全球市场的序幕,一个令人着迷的时代就这样开启了。

2010年,收购风潮不减当年。4月,河南富豪何殿洲参股的信阳钢铁公司以146亿元人民币收购了澳大利亚煤炭公司北方能源127%的股权,并获得一个董事会席位。与此同时,陈发树参股的紫金矿业收购了加拿大大陆矿业股权,并对菲律宾的金矿和铜矿项目产生兴趣。马化腾一面竞购ICQ,一面购得ICQ对手10%的股权,精明的“企鹅教父”暗中做着两手准备。在海外扩张的大潮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汽车“双福”——王传福和李书福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全球化战略,并以前所未有的激情投入其中,玩得不亦乐乎。

这些富豪们,既是履行自己的商业职责,也在各自的旅程中共同延续独属中国的商业命途。

新富豪有迹可寻

2011年,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经济形势微妙。在“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的互相推动下,整体经济固然朝积极的方面推进,但由于调控的存在,个别行业,比如房地产、股市等,还将出现富豪大起大落的现象,甚至出现“昙花一现”的首富。伴随着政策的转变,必然会有富豪成名和衰落,直至城市化运动告一段落,房地产富豪的财富神话被超越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另外,可以预期的是,垄断性行业也会有所松动,但靠政商关系和幕后交易手段缔造的繁荣不会持久,构筑在包装和赌性之上的财富会随着行业周期、政策调控、政商关系的突变而化为泡影。

中国的人口红利是这个时代最大、最真实的利好。当然,这要看企业家如何适应它、推动它。通常情况下,制造业——这里所说的是大制造业,包括工业、农业、服装业等一系列最终付诸有型产品的行业——虽不起眼,却可以提供持续的商业机会。想要在大制造业领域有一番作为,必须抓住以下两个关键点:其一,打通产业链;其二,立体化发展。如果把打通产业链比作纵向延伸,那么立体化发展就是横向膨胀。两者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主次分明的多元化企业集团。

当然,不能忽视资本怪兽在中国这个商业秩序不稳定的腹地忽然发飙。面对愈演愈烈的全球化竞争,资本的杠杆作用举足轻重,那些能理性驾驭资本的富豪更容易得到资本的善意回报。不过,全民PE下的电子商务泡沫以及有待改进的创业板还是给高管提供了可乘之机。而这也将激发人们对资本的恶性追捧——2001年的互联网泡沫,10年后很可能重演。动辄融资10亿美元的公司谁能幸存?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当然,一些有中国特色的商业现象还将持续下去,甚至蔚然成风。比如家族企业将依然强大,更多的富二代将走上商业舞台,由于继承家业而一夜暴富。唐骏那样的职业经理人成为富豪的几率依然渺小,而且更多时候会是悲剧主角——要上富豪榜,赶紧自己创业吧!

以“富”之名

显然,变化着的世界,对于富豪们的行事规则,又添加了更多的要素。一方面是面对契约精神匮乏的环境,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适应这个环境,并极力去扭转。既要关注自己手中的企业,又要时刻顾及敏感而令人困惑的外围情绪。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