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很多心理学家对抑郁症做出了两种解释:一种是“绝望”,另一种是“无能为力”。这两个典型特征让人们即使在对情势可控的情况下也难以摒弃,从而导致抑郁症患者的行为呈现出顽固的定势。
通过这样的实验,我们不仅能够了解抑郁症的成因,还能找到脱离抑郁症的线索。
1.不断尝试
尽管我们以前经历过无能为力的感觉,但想要摆脱苦恼和困惑,唯一的方法依然是不断地尝试。如果我们带着希望坚持尝试,坚持挑战,最终我们会发现很多事情依然是自身能够改变的。就像穿过一道障碍就可以避免电击的狗,以及摆脱意识的惯性便可解开问题的人。如果不是因为“习得性无助”,那只狗会成功地找到脱离电击的方法,答题的人也能轻松回答出那些简单的问题。过去的失败也许给我们留下了太多阴影和伤痛,但通过对意志的磨炼,我们终究会在努力中获取所需。
这一实验告诉我们,要了解“习得性无助”的自我,为了不受“习得性无助”的影响,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怀有希望,这也是脱离抑郁症的最好方法。
2.改变观点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表明,人与动物的共同点在于,两者并非因状况本身而产生抑郁情绪,而是因看待状况的态度产生了抑郁。抑郁症研究的代表人亚伦·贝克通过《抑郁症的认知治疗》一书阐明,要正确认识抑郁症,最重要的是要发现促使抑郁产生的思维,即自动思维。
比如,因就业问题而苦恼的英善,每当想到自己遭遇过的挫败,抑郁感便涌上心头,一旦出现这种情绪,他的积极心态便被消磨殆尽。所以,并非是就业难的问题让他抑郁,而是就业难的经历让他产生了抑郁心理。
贝克说,“人的自动思维有时会出现错误”,这就是我们感到困惑的原因。所以,当我们发现了引发抑郁的自动思维时,并纠正这一思维中的错误,对我们来说十分重要。将自信的缺乏转变为积极进取,以这种反驳性的思考来扳倒顽固的“习得性无助”,对解除抑郁有着很好的帮助。
3.从成功的例证中看到希望
通过因经历过挫折便产生“习得性无助”的实验结果,试想,我们真的是无法控制环境的被害者吗?对于这一疑问,我们不能简单地说“是”或“否”,因为根据环境的差异,我们做出的反应会有很大的弹性。
在实际情况中,多数人很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但为了寻找摆脱抑郁症的方法,我们更应该关注那些未受挫败影响的少数人。当我们在挫折中感到无力时,少数几个人没有放弃,坚持了过来。他们用积极的态度,坚决不放弃的决心应对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其中有些人在不断的挫折中不但没有丧失意志,反而越挫越勇。虽然这种人占少数,但这样的例子也能让我们在无助时看到希望。
我能做到
其实生活并不是一件趣事接着另一件趣事,既会有烦心的时候,也会有倒霉的时候,未来总是难以预料的,现实又让人无从把握,而对于过去,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又都是些追悔与不甘。然而面对挫折,我们会感到无力和抑郁,出现这种情绪,不就是因为我们心中还有战胜它、好好生活下去的信念吗?
而且我们也不否认,依然有一些人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为了生存以积极的态度努力拼搏,他们散发着令人振奋的光辉。既然他们可以,我们也同样能做到。
Checkpo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