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次上市:1973-1989年(1)

20世纪70年代初,适值我们兄弟二人自海外学成归来,并加入利丰成为第三代管理层,香港和利丰同时面临另一次危机。其他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迅速崛起,以低生产成本互相竞争,而西方国家的零售商则越来越倾向于直接与亚洲供货商交易。在这种新形势下,利丰再难以依循旧日出口港产货品的经营模式,从商学院的角度分析,又是改革利丰的时候了。

利丰决定积极寻找新商机及为美国的主要零售商提供增值服务,包括在亚洲物色最具效益的生产基地,和协助这些美国零售商处理在亚洲的采购业务。利丰首先拓展地区业务,分别在中国台湾地区、韩国和东南亚多国展开业务,并围绕客户需要重整公司架构。70年代后期,随着邓小平倡议改革开放中国内地及设立经济特区,利丰将大量生产迁往中国内地。

——冯国经、冯国纶:《百载耕耘:利丰再创百年佳绩》,2007年3月

20世纪70年代初香港股市热潮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爆发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全国陷入混乱之中,香港亦受到冲击。1967年,香港爆发政治骚乱,当局对示威群众实行残酷镇压,中英关系降至最低点。大批英资公司及富户相继抛售物业、股票,外撤或移民海外,导致地产崩溃、股市低迷。幸而,骚乱很快平息,社会秩序逐渐恢复。事件使一些社会有识之士意识到,香港再也不能继续处于殖民统治的沉睡状态。社会需要变革,需要加快住房、教育及社会福利等各方面的发展。当时,香港人口已超过300万人。1971年,香港第25任总督麦理浩上任后宣布,将优先处理房屋、教育和社会福利等三件事情。麦理浩改组了行政机构,并提出著名的“十年建屋计划”,借此缓和香港政府与市民之间的矛盾。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与中国总理周恩来就两国关系正常化举行会谈,双方发表《上海联合公报》。同年3月13日,中英两国达成协议,互派大使。就在两国互换大使前夕,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黄华特别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委员会主席,要求撤销香港在该委员会的席位,表示中国政府一贯认为,关于港澳问题,应在时机成熟时,以适当方式解决,联合国无权讨论此问题。随着政局的逐渐平稳,特别是中美、中英关系改善,香港工商业活动渐趋正常,房地产价格稳步回升,许多公司都准备将股票上市以筹集资金。然而,当时香港证券交易所制定的上市条件相当严格,不少规模颇大的华资公司的上市申请都被拒之门外,这引发了香港股票市场的变革和发展。

1969年12月17日,为适应华资公司上市的殷切需求,东亚银行创办人李冠春之子李福兆联同王启铭等多位财经界人士,创办远东交易所(TheFarEastExchangeLtd.),打破了由英资控制的香港证券交易所的长期垄断,开创了香港证券业的新纪元。其后,金银证券交易所(TheKamNganStockExchangeLtd.)、九龙证券交易所(TheKowloonStockExchangeLtd)相继开办,形成“四会并存”局面。远东交易所的成立,一方面顺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为工商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集资场所,大批华资公司把握机会纷纷上市;另一方面刺激了市民大众投资股票的兴趣,形成战后以来罕见的大牛市。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