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封信 关于开启智慧途径的问答(2)

方法一:激发孩子进行观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如果激起了孩子观察的兴趣,孩子便可以主动进行观察,在观察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逐渐培养起孩子们主动观察的意识,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激发孩子观察的兴趣,是家长激励孩子学会观察的关键环节,其实质是提高孩子观察、学习的动机。试想:如果我们仅仅教授给孩子一些观察的方法,进行一系列的观察训练,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孩子并没有养成一个主动观察的意识,那么我们的培养终究是徒劳。“小蜜蜂为什么总是蹲在花朵上?”“小蝌蚪为什么找不到自己的妈妈?”面对孩子这样的问题,作为家长,不要不屑回应,也不要立刻给出答案,而要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回答自己的疑问,即使孩子们的观察结果并不完美也无所谓,重要的是激起孩子观察的兴趣,培养其主动学习的意识。

方法二:帮助孩子确立观察的目的。

孩子的观察,往往是没有目的的,是随意的,他们常常是观察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和特征,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因此,即使我们根据孩子的兴趣点激发其观察的主动性,也并不意味着让孩子毫无目的地随便观察,而是要在尊重孩子兴趣的基础上,帮助孩子确立观察的目标。有的家长可能会问,给孩子指定观察的目标,那不是狭窄了孩子的视野,局限了可以通过观察学习到的知识吗?事实与您所担忧的恰恰相反,当孩子没有目标地观察时,其观察结果并不是很好,他们观察到的仅仅是粗枝大叶。而如果让孩子带有一定的目的去观察,比如,带孩子去动物园里观察猴子,事先要求孩子观察猴子的外形特点,喜欢吃什么,猴子是喜欢集体活动还是单独活动等等。这样孩子的观察则会更加细致,更加深入,在观察的过程中学习到的东西也固然更多。

方法三:引导孩子把观察与思考相结合。

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只是一味地读书而不思考,那么人就会变得迷茫;只是思考而不学习,那么人则会变得懈怠。观察,仅仅是学习的第一步,如果不引导孩子在观察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那么孩子获得的只是一些肤浅的表面知识,对于其实质还无法完全把握,更谈不上在此基础之上的知识内化与创造。因此,您更应注重引导孩子将观察与思考相结合。所谓思,即思索、质疑;所谓考,即考究、分析,引导孩子思考,即让孩子在观察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且分析、探究问题。在观察中,比如让孩子观察家里果盘中的三种水果,桃子、苹果和梨,并比较出三者之间的共同点和区别;分类观察,比如让孩子观察自己的玩具,按照玩具不同的颜色进行分类;找规律观察,比如让孩子观察日历,找出各个月份天数的规律等等。

方法四:提供给孩子丰富的成长环境,让孩子成为“自然观察者”。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