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徐向前(14)

谁也说不出,这叫什么装置、什么武器。徐向前和一些指挥员最后进坑道检查,不知谁说了一句:“好啊,这门炮就叫'棺材大炮'吧!”

一切准备好后,战士点燃了导索,“轰”一声巨响,敌人的寨墙被炸塌一截,成了斜坡。部队沿坡而上,冲进城内与敌巷战,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逐屋争夺,全歼守敌千余人。

从此,解除了根据地的一大心腹之患,打通了鄂豫边区和商南根据地的路线,新集也成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政治中心、首府。

随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不断扩大,张国焘、陈昌浩来到根据地分别作了一、二把手,从此徐向前开始了与张国焘的苦涩和矛盾的合作。一方面徐向前在当时的特定情况下,他要把张国焘当成党的化身,他的命令必须服从;另一方面对他违背军事常识瞎指挥很不满,特别是他执行“左”倾路线,滥杀无辜犹如在徐向前的心上插上了一刀。许继慎军长就是冤死在张国焘的手下。张国焘对徐向前是用而不信,一方面在军事上他离不开徐向前,另一方面许多重大事情的处理并不让徐向前知道。尽管张国焘给予徐向前自由空间很小,但他还是取得了惊人的战绩。从1931年11月到1932年6月中旬,徐向前组织指挥的黄安战役、商潢战役、苏家埠战役和潢光战役,四战四捷,共歼灭国民党军六万余人。

四大战役的胜利,使蒋介石准备向鄂豫皖红军发动的第三次“围剿”彻底破产。红军在作战中发展到四万五千多人。根据地扩大到四万余平方公里,人口达三百五十多万,鄂豫皖革命斗争发展到极盛时期。

红四方面军从四次反“围剿”失败,历时两个月的西征,行程三千余里。红军指战员们都不会忘记,漫川关前如果徐向前依了张国焘的“化整为零”,红四方面军恐怕真的会彻底垮了

1932年6月,国民党军又向红军发动了第四次“围剿”。蒋介石亲自担任鄂豫皖三省剿共军总指挥,共调集了26个师又5个旅约30万人,另外4个航空队。分左、中、右三路出动,除左路军专门攻击湘鄂西红军外,重兵压在大别山区。这次围攻,敌人采取的战术是:“纵深配备,并列推进,步步为营,边进边剿”。由于敌人兵力强大,战术上有了改变,红军从一开始就陷入被动的局面。在麻城、黄安、七里坪、冯寿二等地,先后接连苦战5个多月,虽然歼敌近万人,但难以粉碎敌人的重兵合击。红军伤亡惨重,处境十分艰难。

此时早已是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徐向前,尽管他精心指挥,亲临前线与战士同生共死,红军还是一步步败退,许多杰出的指挥员战死沙场,无数战士倒在血泊里。徐向前黄埔军校的老同学,参加过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的红25军军长蔡申熙战死;红一师政委甘济时在苦战中牺牲;12师师长陈赓身负重伤……这对总指挥徐向前来说又是一次严峻的挑战!

红军损兵折将,从炎热的暑天,战至寒冬来临。经过枣阳、新集之战,仍无法改变失败的局面。1932年11月初,徐向前率领的红军,转战到漫川关。

漫川关,是湖北省和河南交界的一道重要关口。高山峻岭之中,有一条崎岖的小路,引向两座山峰之中。当地老百姓说:“进了漫川关,恰似鬼门关,风吹石头响,仰脸不见天。”这里历来是兵家争夺之地。只要派重兵把关口卡住,左右是高山密林,步兵是难以冲出的。

站在这个险关隘口,杨虎城部三个团据关设防。胡宗南两个旅正从郧西方向追来;敌44师、65师、51师、42师也从四面八方压向漫川关。敌人的企图,是要将红军围歼于漫川关以东十余里的峡谷之中。

红军两万余人,陷入了前进不得,后退无路,走进了一条绝路。已是11月中旬的寒冬天气,北风呼啸,漫山遍野一片枯黄。部队战士的干粮袋子已空,草鞋磨破,一双双脚板裂口流血。从离开大别山老区,至今已在转移路上走了二十多天,而且边走边打。真是饥寒交迫。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