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徐向前(2)

生活从高潮坠入低谷,心情的压抑是可想而知的。以后由于种种原因,这种自卑感和压抑感差不多整整伴随了他一生。

父母看他失学后心情忧闷,决心给他找门手艺活,一来学点技术,二是挣点钱。母亲觉得木匠在农村很吃香,提议要他学木匠。父亲不同意,几经周折,在河北阜平县一家远亲的书店找到了活,让他当学徒。在这里,他一直干到他考入山西省立师范学校。

从省立师范学校毕业后,徐向前可以说是踌躇满志。因为他不仅当上了教师,而且也有了一个温馨的小家庭。

徐向前任教的川至中学建于1917年,是阎锡山将五台、定襄两县的县立中学撤销,集中了两校的经费、设备办起来的。这里的条件较好,校舍二三百间,教室、宿舍、图书馆、仪器室、礼堂,应有尽有,教师力量也强(有的后来成了大学教授)。徐向前在这里教小学六年级,月薪20块白洋,生活较为稳定。乐天安命的徐向前对自己此时的处境是较为满意的,他已准备一辈子献身于乡村小学教育。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失业的打击很快降临了,这种平静的小日子变成了遥远的记忆。为摆脱生活困境,失业后的徐向前,背着父母和妻子,去广州投考黄埔军校。从此阴差阳错地走上了从军之路。

他走后,妻子香蝉忧急交加,得了一种怪病,每天除了吃一点西葫芦粥之外,别的什么也吃不下,身体急骤消瘦,脸色蜡黄。可是徐向前无法抽身回来,只有写信安慰她。没有多久,善良而柔弱的香蝉,怀着一腔幽思,离他而去。

一日夫妻百日恩。何况徐向前和朱香蝉也算得上是一对恩爱夫妻。徐向前没能满足香蝉可怜的心愿,也没能尽到丈夫和父亲的责任。每当念及痴心的香蝉,他总是感到深深的愧疚。

徐向前可以说是黄埔军校生的“大哥大”,因为他是一期生。他与蒋介石的爱将胡宗南是同一期的同学,当时徐向前在一队,胡宗南在四队。他们曾在一个大操场上集合,一个饭堂吃饭,一起聆听孙中山大元帅的教导,一起听校长蒋介石训话,唱一样的校歌。他们还一路东征作战平定叛逆。不同的是,徐向前参加的是“青年军人联合会”,胡宗南参加的是“孙文主义学会”。那时,这两会对立,斗争尖锐,只是他们都算不上头面人物,因此并无直接冲突。从1927年“四一二”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徐向前和胡宗南才分道扬镳,各走各的路,各唱各的歌。胡宗南率军多次“围剿”、堵截徐向前的红军;徐向前多次指挥部队,把胡宗南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

抗战爆发,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徐向前为了团结胡宗南一致抗日,曾写过一封信给他。在信上徐向前称他为“学兄”,而自己谦逊称“学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