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世代耕读传家(2)

称为书香世代的,据所看的传记对书香世代的界定,以自认为书香世代为主,有少数虽无自称为书香世代,但其家世代翰林而为官宦,肯定合乎标准,如赵元任。,大多是江浙和湖南的人,这现象无疑与南方为文化中心有关。江浙两省文风极盛,在清代是科举登第人数最多的地方,状元有1/4来自苏州,而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267人中,江苏78人,浙江68人。王恢《中国历史地理通论》页55,学生书局,1991年。湖南的书香世代数目也有相当,因湖南在南方各省之中,虽不及江浙,但可以赶得上江西、安徽等地方,到了清末,更因维新人物多,而人才极盛。

其他文风不盛的地方的人,即使代代读书,大致只说自己是耕读传家,像广西武将李宗仁就是。不少江浙书香门第也是耕读传家,但多是收租形式,在文风不盛处,却真是既耕又读的。耕读传家也是一种资格,若只有一代人读书还是不能称得上的。李准是河南人,祖父伯父都教私塾,父是杂货店商人兼办邮政。在农村,知识分子少,李家就算知识家庭,所以门联上老贴着耕读传家四个字。“祖父的服装最能说明耕读传家这一特点,一件土布蓝大褂,虽旧,不论冬秋总穿上,一顶破呢帽,给村人当喊礼先生时才戴,再一点与农民不同的是不论冬夏,总要穿袜。”《文化界名人自述》之《叩开文学殿堂的大门——我的回忆》页323。李准是小说家,著有《李双双小传》。

冯友兰的父亲对书香世代耕读传家定了一个很好的标准:“不希望子孙代代出翰林,只希望子孙代代有一个秀才。因为代代出翰林,这是不可能的事。至于子孙中代代有个秀才,则不但可能,而且必要。这表示你这一家的书香门第接下去了,可以称为耕读传家了。一个人成了秀才,虽然不是登入仕途,但是可以算是进入士林,就是说成为知识分子了。”冯友兰《三松堂自序》页26。秀才翰林虽然过时,但换上今日的名词,这一番话不仍是极有道理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