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谓天地君亲师,师是五伦之一。师严然后道尊,无论塾师水平如何,如何为学生所不喜欢,当时塾师还是受到社会上一般人尊敬的,因为他们都属于读书人。虽然他们属读书人中低下的级别,多是考不到功名的,若是举人已是相当了不得。然而士农工商四民,以士为首,凡是读书人,都是选了读书科举这条路为终身之途。他们会写字,比周围许多不识字的农民、妇女强得多,而且读的是圣贤之书,有资格参加科举,说不定会高中状元。因此做塾师虽然收入不多,但地位并不算低。
在重视教育的地方,对教师是相当尊敬的。冯友兰是书香世家,父亲是进士,在地方做县官。县衙里的师爷虽然自命为老爷的老师,看不起少爷的老师,但老爷每天要陪着教书先生吃饭,因为在冯家的规矩,教书先生的地位是很高的,每顿饭必须家里有一个主要的人陪着吃。浦薛凤生于江苏,少时随父去人家处馆,东家每季送季节鲜花数盆,花谢派人取回。江南的风气,出外处馆是一种清高的职务,包天笑说在苏州待遇不只靠馆薪,膳食可能更重要,由东家供给,而且另开一桌,有荤有素,比较优厚,有时还请先生点菜,十分恭敬。家有宴会,教师坐首席。冯友兰《三松堂自序》页24;浦薛凤《万里家山一梦中》页30;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页33—34,127—128。浦薛凤是政治学家,曾任教于清华、北大及台湾政治大学。王若望的父亲在江苏一个小镇的学校教书,学生的家庭都是农户,供饭由每一家轮着供四天,农民平常不易吃肉,但给老师送饭每顿饭必有肉有鱼有菜。菜是自己种的,鱼到河里捉,肉则到街上买。王若望《王若望自传》页11。王若望是作家。王父所教已不是私塾,但有很多与私塾相似之处。据同在江苏的钱穆所述,其家乡“虽系远离县城四十里外小镇,其时居民之生活水准知识程度亦不低。然其对果育(按:小学校名)诸师长皆备加敬礼。不仅有子弟在学校之家庭为然,即全镇人莫不然。因其时科举初废,学校初兴,旧俗对私塾老师皆知敬礼,今谓新学校尤高过旧私塾,故对诸师敬礼特有加。
……(倩朔师)每周往返,当其归舟在镇南端新桥进口,到黄石衖停泊,几驶过全镇。
是日下午四五时,镇人沿岸观视,俨如神仙之自天而降,其相重视有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