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有功戏无益(1)

如果家中有老人家,一定听过“勤有功,戏无益”这一句话。这是《三字经》的话,还要加上“戒之哉,宜努力”作结句。今日儿童专家所提倡的游戏有益于儿童身心之说,在五六十年代还是敌不过“戏无益”思想的。五六十年代时,书塾早已绝迹,而这一观念还是人所奉信,可见这也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的教育观念。

“戏无益”的“戏”不止是游戏,书塾是连运动也没有的。琴棋书画虽然是文人的雅趣,但蒋廷黻却曾因为趁着老师外出,和哥哥下棋而被罚。蒋廷黻罚跪,哥哥捱板子,打得板子几乎都断了,老师才罢手,可见连下棋也在犯禁之列。蒋廷黻《蒋廷黻回忆录》页23。

当时读书比现在时间长,根本没有礼拜天放假这回事,“每逢初一十五,我们就有半天假,碰到节庆,倒也全天放假,例如端午节和中秋节。新年的假期比较长,从十二月廿一直到正月廿”。至于一天之中,“先生从清晨到薄暮都端端正正地坐在那里”。蒋梦麟《西潮》页36,39。中间除了吃午饭,都是上课时间。在这漫长的一天中,只有上厕所可以离开,因此,以上厕为名的开小差也不少,连《红楼梦》贾姓族塾的一众公子哥儿都是如此。老师无法管束,有些就用尿签制度,轮着上厕。“书房内,出去小便与出恭的学生总是川流不息的。造成公开欺骗的习惯,影响儿童心理很大。”李宗仁《李宗仁回忆录》页19。尿签制度见周作人《三味书屋》,载《知堂回想录》。这种独特的骗术,令中国各地都流行一句俗语“懒人多屎尿”,只是地区不同略有小异,例如四川说懒牛懒马多屎尿。郭沬若《我的童年》页53。若不知道私塾读书情况,要猜测懒惰和上厕的生理现象有何相关,是绝对猜不着的。

当然,以小孩子的好玩天性,自然不会甘于埋头读书,逃学不是人人都敢,但捣蛋则相当普遍。

看到一则美术上的材料,与塾中捣蛋有关:“宋代的教育事业比较发达,儿童上学读书的现象比过去更为普遍。因此出现了村学这一新画题……有趣的是,这一类作品所表现的往往不是学生们如何尊师好学、用功苦读,而是他们如何戏弄老师、调皮捣蛋的情景。据《西湖志余》载,北宋人曹(组)元宠题村学图云:‘此老(师)方扪虱,群雏(童)争附火。想当训诲间,都都平丈我。’其后注曰:杭谚言:社师读《论语》,郁郁乎文哉,讹为都都平丈我,委巷之人,习而不悟。一日,宿儒到社为正之,学童皆骇散。时人为之语曰:‘都都平丈我,学生满堂坐;郁郁乎文哉,学生都不来。’可见,嘲笑老师无能、描写学生淘气的村学作品,北宋时已有……作品中丝毫没有望子成龙,学而优则仕之类的教条意味,其情调是活泼欢快,诙谐而亲切的。很明显,画家对儿童的调皮行为,不是持着贬斥、厌恶的态度,而是完全相反,其创作不是从封建的礼教出发,而是从世俗的感情出发。”畏冬《中国古代儿童题材绘画》页42—43,紫禁城出版社,1988年。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