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让孩子独自完成整个过程之前,要让孩子养成做事前思考“用什么方法做”的习惯。孩子们通常缺乏抽象概念,所以在解答跟表面上看起来没有关联的事物时,要找出共同点或跟逻辑相关的问题会感到很吃力。这不是因为孩子笨,或是因为他没有这种能力,而是大脑的发育所导致的结果。因为这样,当向孩子提出问题的时候,我们要以“用什么方法比较好呢”、“以前好像做过类似的事情,当时是怎么做的呢”、“用什么方法做会更有用呢”等问题,将以前的经验和现在的课题联系在一起。当孩子遇到了以前没有做过的完全生疏的事情,如果问他“和这个问题差不多的事情有哪些?那时候是怎么做的”,就可以帮助孩子发现两件不同事物之间的共同点,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很多父母都会想,如果孩子能自己说“先把个位数相加然后写在这里,再来进位要标在这里,最后再把十位数相加就可以了”,该有多好。但就算孩子只是发呆或者答出奇怪的答案,父母也要倾听他的意见。以后,父母可以使用“用这种方法怎么样”之类的语气提醒他使用正确的方法。父母给孩子提示一两个方法,诱导他进行更多的思考。如果告诉方法的同时说“就要这么做”,孩子就算是做完了习题,也不会有成就感和自信心。所以让孩子养成按照自己的计划来做事的观念是相当重要的。
小孩子就算学过的东西也常常会记不住,重复同样的错误。这时,父母提高嗓门或生气都不是好方法。“那先按照你的方法做做看吧!妈妈觉得这样的方法可能会更好,不过对你来说可能你自己的方法更适合呢!所以,用两种方法都做做看,再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方法吧!”只有用这种客观的态度讲话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孩子通过尝试各式各样的方法,最后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有的小孩可能不会把进位标在纸上,而是用手指头来记忆;有的小孩子可能不用数字来记录算式过程,而是用一个小点。不管用哪一种方法,只要让孩子熟悉算术的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就可以了。所以说孩子不按照父母的方式学习,并不说明他头脑有问题或者没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