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盛:并购催生斯威特系(2)

按照公告内容,斯威特对一钢异型的收购,需要支付亿元现金,以此换得第一大股东的身份。不过严晓群显然对此并不满足,他将斯威特旗下的南京图文科技公司作价亿元,悉数并入一钢异型。这家图文公司是从事数字传输设备、视频媒体设备与技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与一钢异型的钢铁管材业务格格不入。但为了“企业战略的转移”,2000年12月1日,一钢异型正式更名为上海宽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科技。

很明显,严晓群只用了1亿元的现金,就将市值13亿、资产亿的一钢异型初步控制在自己手中。接下来,为了强化控制,严晓群开始对上海科技进行第二步改造。2001年2月,他暗中操纵斯威特集团的关联企业—南京泽天投资有限公司,以每股元的价格,收购了上海第一钢铁集团手中持有的上海科技股票,从而将手中的持股份额增加到了;与此同时,他将上海科技最大一块不良资产—连年亏损的热轧钢管分公司作价出售;最后又创办了“上海宽频高科技公司”,以其为上级公司,另外组建上海异型钢管股份公司。

至此,严晓群基本完成了对上海科技的资产置换与主业调整。他用外科手术的方式,将不良资产“摘干剥净”,又用换股、置换、受让等方式形成了对上海科技的绝对控股。这也就是说,严晓群只花了1亿元,就凭空得到了一家上市公司。在此次收购中,严晓群所表现出来的资本运作手段之娴熟、设计之精巧,令人几乎看不出是一个毫无资本运作经验的实业家所为,比起仰融、唐万新这样的资本老手也毫不逊色。多年之后,人们谈到斯威特借壳一钢异型一役时,仍然对严晓群的精妙设计钦佩不已。

恐怕连严晓群自己也没有想到,他这一次运作是多么精妙无比。等待他和斯威特的,不仅是人们的赞叹,还有资本市场的丰厚收益。

从1999年5月开始,在席卷全亚洲的网络科技股热潮的带动下,中国股市开始了一波空前的大牛市,不仅涨势凌厉迅猛,而且还相当持久。在2000年、2001年两年时间里,上证指数持续创出历史新高,期间涌现出无数网络牛股,像亿安科技、海虹控股、四川湖山等。和这些凭借网络和科技题材炒作的概念股比起来,严晓群的上海科技实在是太具潜力了。

首先,单从名字上看,“上海”与“科技”的结合,几乎就是高科技大牛股的面貌。其次,和那些炒作起来的股票不同,控股上海科技的斯威特集团,本来就是电子通信技术、数码网络设备领域的专业企业,在业界名声仅次于合称“巨大中华”的巨龙、大唐、华为、中兴四家。同时严晓群本人又有很强的实业情结,直到这一刻,他所做的一切,还都是围绕着当初的那个梦想。事实证明,斯威特在资本市场上所宣称的项目,也基本上都进行过投资和经营,而非彻头彻尾的谎言。

因为有如此光环,上海科技自然不负严晓群的厚望,给他的斯威特带来了相当丰厚的回报。2001年3月,上海科技公布年报:自2000年下半年斯威特集团成为第一大股东后,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主营业务利润为4 413万元。同时,由于产品具有很强的赢利性,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到元,是每股收益的倍,增长幅度为233%。2001年4月,上海科技以复权后涨幅居A股第8位的成绩,在中央电视台为纪念中国股市诞生十周年而举办的活动中,一举捧回“十年陈股香”、“十大牛股”两项殊荣。

在上海科技上的一击得手,让严晓群对自己的资本运作能力信心倍增。同时,他也惊讶地发现,中国商业界的赚钱途径实在是太过特殊。有的时候,你想要认真地把某项实业做好,所得收入甚至还不如资本市场上一次普通运作,投入的精力、心血等无形成本都比做实业少很多。严晓群由此意识到,在未来的几年里,斯威特想要依靠自身积累来实现梦想已经遥不可及,而如果能够在资本市场上捞足本钱,用金融反哺实业,财富要来得简单得多。抱定这样的心态,他在公司内部会议上向高层们慷慨直言:“我们这次干得很漂亮!但是从产业整合的角度来说,一个上市公司基本上是不够用的。”随后他给出了自己的理由:“每两年才能融一次资,黄花菜都凉了!”

就这样,在感受到了股市这个融资工具带来的好处之后,严晓群这个昔日的实业家,已经难以按捺胸中的激情,更难以抵御金融收益带来的巨大诱惑。他决心继续用“借壳上市”与“资产重组”这两大招数来实现他当年构筑通信产业帝国的梦想。

这时,一只名叫ST中纺机的股票,适时地进入了严晓群的视野,自然也就成为了他的第二个猎物。如果说,成功介入一钢异型只是他在资本市场上的亮相,那么,在这一次运作当中,严晓群所表现出来的娴熟手法,以及对产业重组、概念炒作等财技的组合使用,则是他一生当中最具华彩的一次演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