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有了国美电器、苏宁电器成功的连锁商业模式,商业服务和销售连锁也成为PE投资的宠儿,不同的消费品企业都想借助连锁式渠道建设的途径来创富,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真正能活下来的创新模式还不多见,曾经被PE追逐的ITAT“铁三角”连锁经营模式在IPO时被质疑,正是这一模式受到挑战的典型代表。
商业模式的创新必须适合市场的需要,不管什么类型的商业模式,最终都要落地生根,以收入和利润来考量。2007年下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PE机构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投资领域和策略,所谓的商业模式创新开始失宠,技术创新和传统产业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有时候,把简单的模式做到极致就是最好的商业模式。
本土PE如何过冬
中国本土的PE和VC也面临考验。2008年,上证指数跌破2 000点,虽然大家都知道市场不好的时候正是投资的好时机,但看到这样的市场和宏观经济形势,真正投资起来还是有点犹豫。一是国内资金主要来源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人,它们承受风险的能力和等待回报的耐力都很有限。2007年PE热的时候,大家都热衷于成熟期和Pre-IPO项目,现在市场不好,创业板推出也没有时间表,到底投资什么变成了一个问题。二来由于宏观调控和银根紧缩,LP的资金也开始紧张起来,以前对GP的承诺现在变得犹豫不决,LP的日子不好过,GP的日子也一定好不了。此时,不仅一些热钱开始从PE领域撤离,LP和GP的关系也变得有点微妙,“断供”成为高悬于本土PE和VC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2002年式的中国PE的冬天又来了吗?本来就很弱小的本土PE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我们该向何处去?
如果冬天来临,PE们就要作好过冬的准备。一方面利用市场降温的机会发现一些好的项目,特别是受宏观调控和经济周期影响小的项目。同时,市场冷了,东西就便宜了,就像二级市场中以前每股140元的中国平安现在可以用不到40元买到一样,PE投资的项目企业的估值也会随市场的降温而降低,实际上,现在正是投资的好时机。另一方面,PE机构要利用市场调整的机会,苦练内功,提升投资管理水平和对项目企业的增值服务能力。今后的投资,PE的服务一定是全方位的,要渗透到项目企业的各个层面,真正做到不仅投钱,还要投入管理和服务。
从政策层面看,国家也应该出手呵护还十分弱小的本土PE和VC。一是要鼓励社保资金加大对本土PE和VC的投资,同时鼓励保险资金和银行信贷对这一行业进行支持,让长线资金成为PE的主流资金来源,这也是这一行业成熟的重要标志;二是要尽快推出创业板,让创业板成为引导PE,特别是VC投资的风向标,使PE们把更多的资金投资于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特别是投给其中的中小企业;三是应该支持公司制、有限合伙制等PE组织形式共同发展,修改与这些组织形式相冲突的一些部门规章;四是参照国际惯例,为本土PE特别是VC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
只有作好了充分的准备,政府、LP和GP都行动起来,中国的PE事业才会不断壮大和成熟。即使严冬来临,我们也会笑迎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