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塑造出色的人物(4)

出于同样原因,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你想买某样东西而发现你遇到了一位不满于现状的售货员,并且认为他(她)自己要高你一等?那是一种态度。你是否曾经出席过某个社交集会而自己衣着太考究或太随意,实际上就是没有穿“对”衣服?而有些人或许还会不时地提醒你,表达他们对你的失当礼仪感到惊讶。这种行为举止方面的正派或正统感反映了一个人的态度。他们真切地相信自己是对的,而你则是错的。判断、看法和评价都源自于态度。这是人们作出的理性判断。在伍迪·艾伦的影片《安妮·霍尔》(Annie Hall,1977)里艾尔维·辛格是这样说的:“如果那个俱乐部的会员中有和我相同的人,我就绝不会加入。”

知道了你的人物的态度,就使得你能够通过他们的行动和对白来表现他(她)是什么样的人。他(她)热衷于或者厌恶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职业吗?人们通过态度来表现自身各个不同的方面——例如,有些人认为社会应该对他们的生计负责,或者他们将自己缺乏运气归咎于“你认识什么人”。

有些时候,你可以围绕一个人的态度来建立一个完整的场景。《借刀杀人》是在这方面的一个实例。在情节点Ⅱ,迈克斯第一次真正地站起来直面文森特时,整个的场景绝大部分都是由这两个人物的态度驱动的——愤怒与反抗,迈克斯问文森特:“你为什么不把我杀了再去找另一个司机?”文森特回答说他们两个人的命运是连着的:“你知道这是机缘巧合,命中注定。”迈克斯说:“你鬼扯,一派胡言!”文森特处于守势,为自己辩解说:“我全是为了清除那些人渣,杀掉坏人。”

所有这些唇枪舌剑都是出于一种态度。两个人物都想通过表达他们的看法为自己的行为辩解。迈克斯责问文森特为什么要杀人,而文森特则回答说:“不为什么,决定一个人死活根本就没什么好理由,坏理由。”文森特说自己根本“不在乎”被他剥夺的那几条人命:“明白这点吧,老弟。百万银河里有千万星辰而只有一个有斑点,那就是迷失在空间中的咱们,宇宙根本不在乎你。那个警察,你,和我,谁又会注意呢?” 迈克斯紧盯着他,被吓得目瞪口呆,突然他意识到这样的噩梦是永远不会完结的,除非自己站起来勇敢面对并且采取行动才能挽救自己的生命。

这种唇枪舌剑也揭示了人物,因为文森特触及并戳破了迈克斯的泡沫梦境。文森特认为,迈克斯直到现在为止,一直生活在梦想中,在“将来某天”的境界里:在将来某天他将实现自己的梦想着手去开办一家自己的豪华汽车公司;在将来某天他将会去和他的梦中情人相见;在将来某天他将拥有所有这些并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这的确是个了不起的“将来某天”。文森特指出:世界上只有现在,只有今天,只有当下,只有现时此刻。“将来某天”只不过是替自己没有采取行动去实现自己的真实愿望的行为辩解的借口。

在《安妮·霍尔》里艾尔维·辛格(伍迪·艾伦饰)在开场台词中表述了自己的态度,他说:“我对生活的看法基本上就是这样,尽管充满了寂寞、痛苦、悲惨和不幸,但又觉得一切都逝去得太快。这是我成年生活的关键笑话 它说明了我和女人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影片的基本内容:他和女人之间的关系。电影讲述了他的态度。

有时在区分观点与态度方面会有困难。我的好多学生都会为界定这两者的特征而争论不休,不过我告诉他们说这真的无关紧要。当你在创作你的人物的基本内核时,你就犹如手握一个大的蜡质球般的人物,将它分解成四个部分,这不就成了整体与部分了吗?有谁又会计较哪个部分是观点,哪个部分又是态度呢?整体与部分其实是同一个东西。所以,如果你对具体人物的某项特征究竟是属于观点还是属于态度没有把握的话,请不要为此担心,只要在你心里将这两个概念区别开来就可以了。

第四个造就一个出色人物的因素是人物的变化或转变。你的人物在电影剧本的进程中发生变化了吗?如果发生了,这个变化是什么?你能否清晰地阐述它?能将它解释清楚吗?你是否能够从头至尾地一直把握人物的情感轨迹?在《爱情叩应》(The Truth About Cats & Dogs,1996,奥黛丽·威尔斯编剧)里,两位人物都经历了某种变化,从而使他们对自己有了一个新的自我认知。艾尔比最终认识到自己被人所爱的是“她本真的自己”,这样也就完成了人物转变过程的整条轨迹。

从《借刀杀人》的开场起,迈克斯就被描绘成一个软弱的、无用懦弱的人,一个害怕站直了面对公司调度员的人,一个“将来某天” 生活在明信片上的梦想天地里的人。简而言之,这个设置于超速驾驶的出租车内的愤怒和困惑的场景,让我们亲身经历了迈克斯从懦弱无用到竭力抗争的内在的转变历程,并由此最终导致了影片的结局。迈克斯成就了自己人物的轨迹。

是否要让你的人物在电影剧本的发展过程里发生转变,取决于这对你的人物是否合适,而并不是绝对必须的。但是,变化、转变似乎是无所不在的——尤其是身处我们现在的文化氛围里。我想我们都有点儿像影片《尽善尽美》(As Good as It Gets,1997,马克·安德鲁斯与詹姆斯·L·布鲁克斯编剧)里的麦尔文·尤德尔(杰克·尼科尔森饰),麦尔文或许是个性格复杂和过于挑剔的人,但是他的戏剧性需求总是会在他言谈的最后被说出来:“每当和你在一起的时候,我总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我想我们每个人也都是这么想的。变化和转变始终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如果你能够在你的人物身上激发出某种形式的情感转变,就能创造出行为的轨迹并且增添表现他(她)人物形象的另一个维度。如果你对人物有关的变化有点含糊,花一些时间写一个一两页的短文,记叙他(她)的情感历程。

在《江湖浪子》里,浪荡仔艾迪的戏剧性需求是击败明尼苏达胖子,并在一夜间赢得一万美元。而整个剧本就是围绕着这个戏剧性行为展开的。当浪荡仔艾迪在第一轮中与明尼苏达胖子交手时,他失败了。骄傲、自负和一副“必输”的德性——他在比赛过程中喝得太多——使他被击败。他不得不被迫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他的确是个失败者。当他认识到这点时,他和伯特·戈登(乔治·C·斯科特饰)签约结盟,因为“百分之二十五的东西比百分之百的没有要多得多”。他认清并接受了那个他认为能够帮助他成为胜利者的人。浪荡仔艾迪再次挑战了明尼苏达胖子,而这一次他轻而易举地获得了胜利。他的人物轨迹从一个失败者发展到一个胜利者,这就是他的变化,他的转变。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