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旋风横扫亚欧(3)

1241年2月,蒙古骑兵开到波兰东部的维斯杜拉河附近,这条河是一马平川的波兰不多的可以加以利用的军事屏障。不过,此时正值严冬冰期,幸运的蒙古人很快就于2月13日成功渡河。  

在蒙古人从东方带来的攻城武器面前,波兰人的城堡很难久守,蒙古人一路杀至波兰西境。此时欧洲流行的是重装骑兵,机动性差,主要用于多兵种联合作战。而蒙古军队则是轻装出阵,只有一个小小的头盔来保护头部,这在机动性上有很大的优势。并且蒙古普遍采用复合弓,射程可达270米之遥,一旦和敌军拉开距离,这种强弓的威力将占据很大优势。  

重装骑兵极差的机动性和优良的近身防御能力,适合其在短距离列阵作战中发挥。而机动性强的蒙古军队完全没有重装骑兵那种整齐的队形,往往是杂乱无章地出现。但这样的松散模式,极适合进行远距离迂回、包抄战术——波兰联军就是这样钻进蒙古人的圈套。  

然而在察合台长子拜答尔被捷克敢死队所杀后,北路军没有了主心骨,便穿过捷克,与南路的拔都部队会合。捷克逃过一劫。  

南路的拔都部队入侵匈牙利的原因是,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接纳了从蒙古人手上逃走的钦察人。

1241年3月,蒙古骑兵进入一望无际的中欧平原,出现在布达佩斯城下,将欧洲重装骑兵引入沼泽而后围歼。整个欧洲只剩下奥地利、德国、法国等几个西欧国家没有在蒙古人的统治之下。  

法国国王和奥地利国王紧张地盯着多瑙河防线,等待着与蒙古大军的厮杀。  

如果窝阔台不是死于这一年,并且如果蒙古没有举办库里台大会选举新大汗这一老规矩的话,谁也不知道欧洲会在蒙古铁骑下变成何种格局。  

1242年,拔都开始撤兵,蒙古第二次西征结束。  

重生的匈牙利人修建了牢固的城防,用来抵御蒙古铁骑的再度到来。这道城墙虽然没在蒙古军队身上发挥作用,但后来很好地抵御了穆斯林。  

这一场蒙古狂风令整个欧洲陷入不安,匈牙利历史学家福马在他的《编年史》中这样描写蒙古人的入侵:  

这些人个头不高,但胸膛宽阔,他们的相貌十分吓人:脸部扁平,不长胡子,鼻子粗而宽,两只眼睛很小,彼此离得很远……鞑靼人的箭要比我们的长四指。他们的旗帜是黑色的,上面飘着几缕马鬃毛。  

鞑靼人骑马常常不用鞍子。他们的马个头小而结实,惯于长途跋涉,善于忍饥挨饿。这些马虽然没有钉马掌,但是上山下山像山羊一样轻盈,连续奔波三天之后,只需要休息片刻,补充少许饲料,又可以作战了。鞑靼士兵对食物也没有什么要求,他们不吃粮食,吃的是肉食、马奶和血。  

鞑靼人带着许多俘虏,人数最多的武装起来的库曼人(钦察人),他们驱赶着库曼人打头阵,如果发现有人不拼命冲杀,就把这些人杀死。而他们自己是不愿意首先投入战斗的。  

几乎没有一条河流能够阻挡他们,他们借助于吹满气的皮筏子或者苇草扎成的小筏子渡河。他们的行军帐篷用布料或者皮革缝制而成。鞑靼大军虽然人数众多,但是他们营地中却不曾有过怨言,也不曾有过纷争。他们每个人都能吃苦耐劳,英勇作战。  

1241年,窝阔台病重,诏令其子贵由班师。贵由正在途中,窝阔台已亡。因窝阔台孙子年幼,袒护贵由的乃马真后于1242年春称制,欲等其归来后让其继位。而术赤之子拔都此时声望最高,其与贵由不睦,以至贵由不能顺利继位,只能由乃马真后继续摄政。到公元1246年,拔都方派人出席,经乃马真后力争,贵由方登位为新大汗。但由此,蒙古帝国内部矛盾越来越激烈。公元1247年,贵由派野里知带兵西征,统治波斯地区,与拔都抗衡。次年贵由死,一场内乱方得避免。  

贵由死后,诸皇族并未按其遗嘱让其子孙继位,而是在拔都的提议下,由拖雷之子蒙哥于公元1251年继位。蒙哥坐稳大汗之位后,便积极筹划进一步扩张。由于是同母兄弟,忽必烈、旭烈兀都得到积极的培植。忽必烈负责中国事务,旭烈兀则成为西征大军的统帅。  

1252年,蒙古帝国的第三次大规模西征开始,先头部队12万人。次年,旭烈兀率主力军出发渡过阿姆河。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