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失去活力,看似强大的国民经济实则失去了支撑发展的顶梁柱,犹如山中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从抗日战争到国内战争,空空如也的国民政府只能依靠中央银行的印钞机了。接下来,持续恶性的通胀,彻底断送了国民政府的前途。
从入主上海绑架勒索民营企业家开始,民营企业变成国民政府手中的“鱼肉”,毫无反抗之力。但是,也就从这个时候开始,国民政府在国家主义的推进中一步一步地向宝岛台湾迈进。
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公司的力量显得如此微弱。但是,“他不在场的时候才真正凸显出他的重要性”,丢弃民营公司的国民政府最终败走台湾,是否可以从反面说明公司的重要性及强大力量?
与大清王朝覆灭时国人淡漠的态度一样,国民党败走台湾,民营企业家没有欣喜若狂,也没有痛苦惋惜,用沉默送走了“强大”的国家主义。这其实是一种软弱的反抗!
然而,尊重历史是观察历史的第一原则。时势造英雄,时势也造奸雄。世界纷纷以国家主义为上,大战在即国难当头,经济危机企业破产,国家主义已经不是蒋介石的个人选择。
费正清在《剑桥民国史》中指出:“尽管如此,也不能肯定这一双重发展不遵循更普遍的规律:一个巨大的农业国的经济与技术起飞必然会有的规律。资产阶级在其黄金时代已经证明,没有能够维持(或恢复)团结与民族独立的国家机器,这种起飞就不可能。既然中国的历史传统不允许强大的(或相对强大的)政府与多元化社会中的各种自主集团同时并存,因此,和官僚共生似乎就成了资产阶级求生存的唯一可能形式。”
经济危机发生,民营企业主动向政府求援;抗日战争爆发,国破家亡的民营企业家需要一个强大的政府做依靠。国家主义或许是国民政府、企业家及精英阶层共同作出的错误的必然的选择。
国家战争和经济危机时期,强势的政府是必须的,但是不代表政府可以越俎代庖,可以主宰一切。国民政府的强势是必然的要求,但是国家主义是错误的选择。“罗斯福新政”推行后,美国逐步摆脱了经济危机。美国政府虽然从此伸出了“有形之手”,但是始终没有看到国家主义。
当然中国不是美国,或许自由主义经济仍然没有办法挽救中国。中国真正的自由经济只有短短的16年,国民政府的国家主义让民族企业的“黄金岁月”戛然而止。没有经历充分的自由经济发展,民营企业的力量非常有限,国家财富的创造依然不足,国家实力自然难以与日本抗衡。
在沧海横流、风雨飘摇的年代,民营企业已经别无选择,只能选择沉默。然而,“时代”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