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直有一个历史性的疑问: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的军事实力远超过共产党,但是为什么在短短4年内时间国民党就溃不成军,最终败走台湾?
战败后,蒋介石痛定思痛认为,他不是被共产党打败的,而是被国民党自己打败的。多数人理解这句话时,认为国民党是被自己的政治腐败打败的。但是,经济崩溃或许是国民党失败的重要原因。
民国经济大概分为三个阶段:民族企业的“黄金岁月”(1911年-1927年)、国民经济的“黄金十年”(1928年-1937年)、国民经济“崩溃时期”(1938年-1949年)。
国家主义推动国民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但是这不是中国的特例。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受到严重的质疑,政府成为了人们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失业工人、濒临破产的企业都等着政府施救。
于是政府干预经济成为了当时整个三十年代的主流,令人惊讶的是,几乎所有政府干预的国家都较早摆脱了经济危机,并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希特勒政府强烈干预德国经济,大力推行国有化改革,德国经济快速摆脱经济危机,重工业高速发展;几乎没有受到经济危机影响的苏联正在大力推行计划经济,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结束后,工业总产值达到了1928年的446%,平均每年增速为18%,一个强大的帝国正在崛起;就连自由经济的天堂美国都在推行政府干预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
然而“经济遮百丑”,世界经济复苏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隐藏了一个可怕的危机:政府变得越来越“无所不能”,正在替代公司成为经济的绝对支配者。更为可怕的危机是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法西斯主义正在利用这种趋势,将国家和整个世界推向战争的深渊。
国家主义的优势在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所有推行国家主义的国家,国民经济在短时间内都会快速增长。不可否认,国家也是经济资源配置的一种主体,计划也是经济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
但是,国家成为了经济资源的主要支配者,就相当于人代替上帝支配万物众生。政府“有形之手”扳倒市场“无形之手”的后果是,软弱的公司为政府送终。
国家主义相当于“茧”,推行国家主义的政府实际上作茧自缚。严格执行计划经济的苏联,最终“祸起萧墙”,所以华约阵营不是被北约阵营打败的,而是被自己打败的。这句话听起来非常耳熟,因为蒋介石也说过类似的话。
在政府的大棒政策面前,公司显得软弱无力。国民政府用了各种手段掠夺国民财富,收编民营企业。控制了大量国有资产的国民政府看似强大,实则“虚胖”。这不是国民政府的无能,而是规律使然。
政府永远没有办法替代市场,完成高效配置经济资源的任务。挑战规律的恶果就是,官僚资本主义集团膨胀,国有企业效率低下,大量工人失业,经济结构失衡,贫富差距加大。这些都在国民政府时期一一上演。
更为严重的是,一旦战事爆发,政府财政顿时陷入危机。打仗打的是炮弹,烧得却是金钱。金钱的增加不是来自印钞机,而是来自经济发展。虽然在国民经济“黄金十年”中,经济特别是重工业快速发展,但是民营企业和农业大大被压制。在现代化进程中,民营企业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是经济发展的顶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