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9月5日,湘军攻陷安徽安庆。12月,曾国藩在安徽安庆创办内军械所,主要制造子弹、火药、炸炮等。内军械所中的“内”,表示这个军械所属于安庆军内的设置。虽然从性质上看来,内军械所不像是企业,更像是政府军队的武器制造机构,但是其意义却大大超越了武器制造。
虽然曾国藩早在1855年就已经在江西设立小型兵工厂,但是安庆内军械所是洋务派创办的仿制西式武器的第一个官办军用的军事工业企业,也是中国制造近代武器的军事工业企业。
赵尔巽等编撰的《清史稿·曾国藩传》中如此高度评价曾国藩:“国藩事功本于学问,善以礼运。公诚之心,尤足格众。其治军行政,务求蹈实。凡规画天下事,久无不验,世皆称之,至谓汉之诸葛亮、唐之裴度、明之王守仁,殆无以过,何其盛欤!……呜呼!中兴以来,一人而已。”
洋务派走出了“师夷长技”实质性的一步,给顽固派以坚决的回击。当时,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科学技术;顽固派则坚持中国的封建传统,反对西学。顽固派仍然盲目自大固守自给自足,以封建纲常礼教攻击洋务派提倡“西学”,是“捐弃礼义廉耻的大本大原”,是“败坏人心”,是“用夷变夏”。他们反对洋务派开采矿藏,修筑铁路,筹设银行,便利商民等措施,认为“古来圣君贤相讲富强之道者,率皆重农抑商,不务尽山泽之利,盖所称为极治者,亦曰上下相安,家给人足,足以备预不虞而已”。
诸不知,此时中国就像内军械所边上的长江水,滔滔东流,一去不返。1865年,在已经迁移至南京的安庆内军械所里(改建为金陵机器制造局),由徐寿、华蘅芳设计建造的我国第一艘蒸汽机轮船——“黄鹄”号成功下水,曾国藩登船试航,兴奋不已。
如果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主要是为了镇压太平军,那么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则实实在在地推动了洋务实业的发展。
李鸿章,曾国藩的得意门生,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和争议的人物。
1843年,《南京条约》刚刚签订,举国上下愤慨万分,这位年仅20岁的安徽才子忧国忧民,谨遵父命,弱冠赴京,并意气风发作《入都》诗10 首,以抒发胸怀。其一云:“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定将捷足随途骥,哪有闲情逐水鸥?遥指芦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近一个甲子,李鸿章平步青云,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位极人臣。然而,他却签下了包括《马关条约》、《中法新约》、《辛丑条约》在内的三十多个卖国条约,变成“中国第一卖国贼”,被世人骂了1个多世纪。
李鸿章人生的最后一刻呈《绝命诗》于慈禧:“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风华少年意气风发《入都》;“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古稀残年含泪吐血《绝命》。大厦将倾,中堂奈何?只叹:造化弄人!
李鸿章的是非功过,后人继续争论,独“洋务重臣”一功受之无愧、实至名归。
赵尔巽在《清史稿·李鸿章传》如此高度评价李鸿章洋务之功:“鸿章持国事,力排众议。在畿疆三十年,晏然无事。独究讨外国政学、法制、兵备、财用、工商、艺业。闻欧美出一新器,必百方营购以备不虞。尝设广方言馆、机器制造局、轮船招商局,开磁州、开平铁矿,漠河金矿;广建铁路、电线及织布局、医学堂;购铁甲兵舰;筑大沽、旅顺、威海船坞台垒;遴武弁送德国学水陆军械技艺;筹通商日本,派员往驻;创设公司船赴英贸易。凡所营造,皆前此所未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