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界,没有过硬的武器,就无法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表面上看,华为的枪杆子是他们五花八门的设备;本质上,却是它强大的研发团队。毛主席说得好:“只要有了人,就有了一切。”除了后期在校园内大量招聘娃娃兵外,早期华为的骨干团队大都是挖过来的。
华为程控交换机最早的开发人员来自西安邮电十所(西安大唐的前身)。华为刚开始是与十所合作开发交换机,后来就用高薪把对方的人员都挖了过来。十所来的人每年回去过年的时候都有一个任务,就是再带几个同事到华为来。以后,这几乎成了华为对外合作的模式:先合作,有成绩之后再用高工资挖你墙脚。以至于后来很多企业都拒绝跟华为合作。
为了挖人,任正非可谓煞费苦心。他得知邮电部要在西安举办一个程控交换机学习班,全国从事交换机开发的单位都将派技术骨干去参加,于是大喜。他安排华为去的人有两个目的,白天要学习,晚上到各个宿舍去招人,见了有点本事的人就去游说。后来为华为立下赫赫战功的毛生江,就是在那次会议上被华为从长春电信设备厂游说过来的。后来的副总裁徐文伟是华为从深圳亿利达公司挖过来的。亿利达很恼火,竟然通过当地派出所把徐文伟给抓了起来,费了好大周折才转危为安。
华为的另一个人才来源是高校。当时与华为合作较多的是北邮、华中工学院、中国科技大学。通过跟高校合作,既可以拿到一些技术,又可以培养后续人才,对华为的后续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刚开始的时候,高校还能给华为带来一些新的技术,如ISDN是和北邮程时端教授合作,ATM是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周代琪教授合作,但后来华为的技术开发远远领先于各高校。副总裁何洪涛在负责对外合作时,曾经走访了所有合作的高校,想找一些华为没有的新技术,居然一无所获。
这时起,华为和高校的合作就变为仅是人才的培养了。
笔杆子:替天行道,师出有名
一边山寨攒机,一边努力挖墙脚,顺带培养一批新进的娃娃兵。无论怎样,华为的研发总算踉踉跄跄起步了。
一个民企,想与国企、外企争夺人才,除了给钱多之外,更需要有强烈的感召力。我党历史上,在大革命失败后的最黑暗时期,曾有不少青年战士都在思想上有所动摇,毛泽东一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重燃了大家的希望。
思想工作,是军队的另一项法宝。
为了给员工们打气,任正非曾在华为内刊上发表了一首豪情四溢的诗词:
万里长城十亿兵,
国耻岂待儿孙平。
愿提十万虎狼旅,
跃马扬刀入东京!
杀人百万心不惩,
屠敌赢亿鬼神惊。
为保华夏长安宁,
屠尽敌国褓中婴!
按照中国传统,但凡举兵,必须师出有名。最好的例子要算宋江,明明是落草为寇,打家劫舍,居然想出了“替天行道”的理由来,一下子拉开了与普通草寇的差距,更凝聚了人心。任正非在《祝酒词》中畅言:“我们从事的事业,是为了祖国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民族的利益。相信我们的事业一定会胜利,一定能胜利。”这在当时的年代,也是很不容易的。
境界的高度,奠定了华为的基础。
华为的战绩过硬,而任正非的一篇篇文章,则是给华为注入了“魂”。华为之所以战无不胜,是因为料敌在先,师出有名。《华为的冬天》句句切中管理的要害,是提醒企业居安思危的范文:
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