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原罪(2)

大将二:硕士生郑宝用。

他也是在华中科技大学读的本科和硕士,毕业后留校当老师,1989年刚考上清华大学博士没多久。郑宝用来华为后,也立即迷上了华为,就再也没回清华大学,博士学位也不要了。郑宝用思维敏捷,为人随和,性格直率,我采访的多位高管都亲切地称他为“阿宝”,。任正非也曾在大会小会表扬他并号召全公司都向他学习,声称:“阿宝是一千年才出一个的天才。”

什么是天才?史玉柱曾幽默地说:“所谓天才,就是你交给他一件事他完成了,你再交给他一件事,他又完成了。”郑宝用就是这样的人。任正非曾经夸道:“郑宝用是搞开发的,还管理过采购,今天又指导大家销售,他就是有本事!买要买得最便宜,卖要卖到最贵,开发要做到最好,客户还自愿掏钱。”

《华为研发》一书中甚至把郑宝用到华为公司与任正非会合,比做红军朱德和毛泽东的“井冈山会师”。

1991年,郑宝用主导开发的用户机,一台可以带500个用户,采用了光电电路和高集成器件,被邮电部评为国产同类产品质量可靠用户机。郑宝用还给华为公司作规划并带领研发人员成功开发出了一台用户交换机带100门、200门、400门、500门等系列化的用户交换机,极大地填补了市场的空白。在郑宝用带领下开发的用户交换机系列产品,在1992年给华为带来年总产值超过1亿元,总利税超过1000万元的销售业绩。

大将三:研究生李一男。

说起华为,李一男是必须提上一笔的,因为他曾经在华为也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头号人物。外界宣称他是任正非的干儿子,也是任正非的接班人。1993年到2000年服务于华为,那个时代可以说是李一男时代。

1992年,李一男作为一名实习生出现在华为,当时他还只是华中理工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不过,这个15岁就从家乡湖南考入华中理工大学少年班的年轻人,很早就显露出了技术上的天分。1993年硕士毕业后进入华为研发部。之后凭借出色的技术和业绩,1995年升任驻华为中央研究部的总裁、公司副总裁,1998年任华为公司常务副总裁,1999年任华为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李一男的成就和任正非的苦心培养分不开的,如果任正非不委以重任,不爱才如命,就不会有李一男在华为的成就了。1992年,李一男还是实习生的时候就被任正非委任主持研究开发一个技术项目。任正非为支持李一男的这个项目,给李一男20万美元购买外国设备,正在创业阶段的华为拿出这么多钱给一个小毛孩子做项目,可见任正非对李一男的信任程度有多高。但后来由于市场的变化,李一男的项目搁浅了,购买回来的设备成了分文不值的废品,任正非却没有责备李一男,这让李一男深受感动。

23岁的李一男进入华为,两天时间里,就被升任华为工程师;两个星期后,因解决了一项技术难题,被破格聘为高级工程师,这让很多在华为干了好几年的一些老员工和老工程师心里很是不爽。其实,这对李一男来说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这也正是任正非的用人之道,任正非可以给李一男以舆论的压力,促使李一男用更大的业绩证明给大家看,并不是证明给任正非看。

研制C&C08万门数字程控交换机的成功后,任正非把李一男拿出来作为榜样让华为人学习,给了他足够的自信。之后又调李一男到市场部,最后在电源部当第三任总裁。最终实践证明了李一男是华为的又一天才。

华为正是依靠C&C08万门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研制成功,在与上海贝尔的激烈搏杀中居上,一战成名,此役堪称经典。李一男也被推崇为典型宣传开来,名声大扬。

浪漫到此为止。

让我们来思考一个很严肃的问题:靠两三个研究生甚至实习生,带兵打仗,就研究出“超级无敌“的设备,把外国巨头打趴下了—这是搞研发,还是爱国主义电影?气势汹汹、横扫世界电信市场的八国联军,真的被任正非组建的青年“义和团”干倒了?也太无能了点吧?这让其他辛辛苦苦搞研发,养了大把科技人员的国家机关、企业,情何以堪啊?

如果是讲一个新时代义和团的故事,那么无可厚非,英雄单枪匹马打赢一个团都是小意思,任正非自夸手下的兵个个都是“刀枪不入”毕竟是虚构,大家当个乐也就算了;但如果把华为树立成全国的榜样,让大家学习华为研发,这么胡说八道,是会害死人的!

历史容不得戏说。华为研发的真相是:挖国家墙脚,而且挖的是军队的墙脚。

华为在创立之后的第三年,也就是1989年,开始尝试所谓的研发。说是研发,其实就是“攒机器”,任正非自己担任“工程师”兼“销售经理”。在一些国营单位买来34口、48口的单位用小交换机的散件,然后自己组装。《华为研发》中提到“华为公司销售的第一款自主品牌的产品,就是把其他厂家的BH01宣传单上的厂家地址和品牌一抹,换成华为的,发个传真给客户就完成了”。

同绝大多数中国山寨企业一样,华为的第一代产品就是这样偷梁换柱、改头换面式地鼓捣出来的。

山寨工作,毕竟只能降低一些成本,核心零部件还得靠进口。任正非此时已年过不惑,早已过了浪漫的拼命年龄,真要投入血本进行研发的时候,他不得不盘算如下几个问题。

1. 就算舍得砸钱,真就能砸出来设备么?

像华为这种攒山寨机的公司,光深圳就成百上千,哪里有真正高手愿意冒那么大风险跳槽来?一个能在技术方面独当一面的高手,不仅可遇不可求,而且积累到这种程度,肯定年纪不轻,贸然放弃在原单位几十年的积累,绝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那时候民企的地位,远远不如国企。

2. 时间不等人,就算自己真搞研发,等鼓捣出来,会不会黄花菜都凉了?

作为一个统帅,任正非绝不会轻易去打无把握的仗。不用特别高的智慧,他选择了一条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从国家队挖人,让国家培养的高手留着铁饭碗,私下带着现成的方案,偷偷摸摸给华为做,帮华为建立研发体系,训练出一支研发团队。

像很多领域一样,在通信行业,最尖端的科学家不是在国企,而是为军队服务。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的邬江兴,就是交换机行业研发的佼佼者。早在1991年,年方38岁的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邬江兴主持研制出了HJD04(简称04机)万门数字程控交换机。他也成了任正非的狩猎目标。

双方沟通的过程无需描述,读者可以尽情想象。总之,得到军方研发团队的私下支持,任正非的研发成果迅速出炉了。为了掩人耳目,任正非刻意包装了郑宝用、李一男等娃娃兵,将其树立成表面上的标兵。

谎言说了一千遍后,连华为很多员工自己都认为李一男等真是天才了,但样子货毕竟是样子货,功力不深,因此这二人始终无法和任正非叫板,最终一一出局。以李一男为例,先后两次“逃离”华为,一次建立港湾科技抄袭华为技术,被华为控告侵犯知识产权,无奈回归;一次到百度任CTO,一年后因口碑欠佳而黯然离去,加盟了华为持股的移动12580。真要是天才,掌握华为核心技术,任正非哪能轻易动他。

想学华为研发的企业,在投入前要掂量掂量了。做研发投入是必须的,但绝不是盲目的,一定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光是中国,即使在美国,芯片、计算机、互联网等一系列科技成果,均是由军方先研发出来,然后逐步民用的。军事强,则科技强。若非如此,凭乔布斯、戴尔等,在车库里组装组装电脑零件就能改变世界,岂不是天方夜谭?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