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经互释:经济决定政治,还是政治决定经济?(8)

第三是多党制必然导致政府负债过重,每个政党上台后都拼命借债、花钱,还钱则是下任官员的事情。现代金融市场日益发达,债务融资相当便利,以至于很多政府都过度负债。任何债务都不是免费的午餐,借债就要付出成本。国际上一般规定“财政赤字不能超出财政收入的3%,政府负债不能超出GDP的60%”,一旦超出这个比例,政府就失去了还本付息的能力。不少国家或其地方政府其实都失去了还本付息的能力,破产只是早晚的事情,美国百大城市陷入破产危机的原因也是如此。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本次债务危机是因为高福利,笔者是反对这种说法的。本次世界性债务危机受冲击的基本上没有高福利国家,反而是那些低福利国家。因为政府不遵守财经纪律才是问题的根本,与福利高低并没有直接关系。

为了弥补债务,现在美国各州都在各想招数,只能是冻结工资、将房产税提高一倍,出手城市标志性建筑、文物和博物馆。在俄亥俄州的一个县,当地法官敦促市民携带枪支,因为当地治安办公室的一半员工停薪休假。许多地方政府被迫大幅削减预算。在底特律,包括警力、照明、道路维护和清洁等服务的预算,纷纷遭到削减,有多达20%的居民因此受到影响。不久前,北卡罗莱纳州夏洛特县2/3的图书馆分部可能会因为缺乏资金而关闭。

另外在欧洲,佛罗伦萨、巴塞罗那和威尼斯等欧洲名城同样被债务危机困扰。首先,美国州政府是城市债务危机之火的防火墙。在美国,法律禁止允许州以下城市实行破产,并禁止各州申请破产。各州必须通过削减开支、增税来降低预算赤字。虽然很多州实际上已破产,但最终它们仍必须使收支相抵。因此,可以判定债务危机之火只能烧到市的规模而烧不到州的规模。

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会对市政债券市场提供的补贴和充裕的削减支出空间,使得地方政府可以延期支付利息或进行重组债务,不至于陷入债务违约的境地。另外,也会通过提高房地产税收、出卖公共建筑,关闭部分公共设施等措施缩减开支和增加还债能力。

其次,即使是发生危机,对中国冲击也不会太大,我们不必过分的恐慌。华尔街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来自于海外市场商家的“去库存化”,中国产品在海外市场销售与国内销售有很大的不同。国内销售库存周期短,而海外销售库存周期长,一般为三到六个月。华尔街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国家急速去库存化,导致中国企业在短期内订单数量大减,从而被牵连。2008年年底中国外贸企业生产大幅下降,甚至出现破产情况,都是这个原因所致。金融危机即使发生第三波,其对欧美商家的心理冲击要远远小于第一波,因此像之前那种大规模的“去库存-补库存”经济周期现象不可能再次发生,因此中国不会因此受到太大冲击。

总之,这是一次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它不会很快过去;而且现在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都面临着长期的“去债务化”的重任,这些风险只能由他们自己慢慢消化。从长期看,欧美发达国家的市场需求不能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撑,中国现在要做的还是要是尽快开发国内需求以及新兴市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