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潜意识密室:瞬间决断的秘密(5)

有一点得加以说明,诱导和洗脑可不是一码事。我可甭想通过提供“打盹儿”、“奶瓶”和“泰迪熊”等字眼,就让你把隐匿最深的童年秘密倾吐出来。同样,我也不能通过诱导而让你帮助我去抢银行。但话说回来,诱导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两名荷兰研究者曾经做过一次实验,他们让几组学生参与一种叫做“寻根问底”(Trivial Pursuit)的益智游戏,回答游戏中的42个难度最大的题目。其中,一半学生被要求预先花5分钟的时间,思考成为一名教授意味着什么,并将想法全部记录下来,这些同学的答题正确率为55.6%。另一半学生则按照要求在游戏开始前坐下来,想一会儿与足球流氓有关的事儿,这组学生的正确率为42.6%。“教授”组学生的知识水平并不比“足球流氓”组高,也不比后者更加聪明用心,他们只是处在“智慧”的思维模式中罢了。显然,通过把自己与“教授”等智慧的代名词联系在一起,在回答问题时的紧张一瞬,第一组学生们作出正确快速答复的概率大大提高了。值得指出的是,55.6%和42.6%的正确率之间是存在着悬殊的差距的,这可是及格与否的分水岭。

心理学家克劳德·斯蒂尔(Claude Steele)和乔舒亚·阿伦森(Joshua Aronson)开发了一个比以上实验更加极端的版本。他们选取的实验对象是数名黑人大学生,道具则是从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GRE)中抽取的20道题。按照要求,学生们在试前问卷上填写了所属人种,这一简单的动作就足以诱导他们联想到所有与美国黑人有关的消极形象,而他们的成绩以及答对题目的数量都削减了一半。在当今社会,我们认为考试是考生能力和知识的可靠指标,因此将寄予考试以重托。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如果在学术能力评估测试(SAT)中,一位出身名牌私立高中的白人学生的分数高于一位来自公立学校的黑人学生,那么这到底是因为白人学生着实更加优秀呢,还是因为身为白人又出身名校的学生时常头顶着“天资聪颖”的光环呢?

令人更为称奇的是,这些诱导因素影响我们的方式是如此神秘莫测,让人难以察觉。当你在做上文中的造句测试时,你并不知道自己正在被灌输着有关“衰老”的思想吧。但话说回来,这些诱导因素是如此隐秘,你又怎会察觉呢?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在缓步走出房间、穿过走廊之后,仍然对自己行为受到的影响浑然不知。巴格曾让实验对象玩棋类游戏,其中,参与者获胜的唯一方式是通过相互合作。巴格通过诱导向参与者灌输了协作精神,果不其然,这些人配合的默契程度大大提升,游戏的进行也顺利了许多。巴格指出:“事后,我们向实验对象提了一些问题,比如,你在游戏中与人团结得有多紧密?你有多愿意与人合作?然后,我们将答案与他们的实际行为做了比较,却发现二者毫无相关性。这个游戏时长15分钟,但游戏过后,人们竟对自己在游戏中的协作表现一无所知。他们都没有回过神来,给出的答案也都是瞎答一通的无用信息。这真让我感到出乎意料,我还以为他们起码能从回忆里琢磨出点儿什么来呢,但他们没有。”

在上文的实验中,当黑人学生注意到自己的人种后,他们在考试中表现得一塌糊涂。阿伦森和斯蒂尔在他们身上发现了与棋类游戏实验对象同样的问题。阿伦森说:“考试后,我与黑人学生交谈。我问道:‘有没有什么因素影响了你们的发挥?’我还问他们:‘我让你们在试卷上说明你所属的人种,这会不会对你们产生干扰?’因为,这显然对他们的表现有很大的影响。但他们却总回答说自己并不介意,还说,‘你知道吗,我觉得我不够聪明,不配待在这儿。’”

不难看出,这些实验的结果很值得我们警醒:我们一直看成自由意志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个幻象。我们往往一直处在“自动驾驶”的心理状态中,我们的思考和行为方式,以及在紧急关头思考与行动的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要更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但与此同时我也认为,潜意识悄无声息的运作方式有其不容忽略的优势。在做上文中那个穿插着有关衰老字眼的乱句重组测试时,你在每个句子上各用了多长时间呢?依我看,每个句子的用时不会多过几秒钟吧。这速度已经挺快了,而你之所以能迅速完成测试,原因就在于你能够排除干扰,做到心无旁骛。如果你一直把心思花在单词列表中可能存在的规律上,那么,想要这么迅速地完成任务就试比登天了,因为你的思想没有集中。诚然,测试中涉及衰老的信息改变了你走出房间的速度,但这是件坏事吗?你的潜意识只是在通知身体:我察觉到了一些线索,我们正处于一个与衰老有所关联的环境中,让我们“随遇而安”,按环境需要而行动吧。如此说来,你的潜意识就像一个心理世界的仆从,精心照料着你思维生活中微妙的细枝末节,密切关注着你周围发生的一切,竭力确保你能够随机应变,同时给予你足够的自由空间,以便将注意力集中于亟待处理的事宜。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