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乙,我国著名文学家舒庆春(老舍)的长子,文学评论家、研究馆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博物馆学会副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老舍研究会顾问、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1978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老舍散记》、《父亲最后的两天》等。
老舍在武汉第一个里程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讲演的题目是《抗战初期老舍先生在武汉》,这是一个很小的题目,很具体,但是很有趣。究竟怎么有趣,听我慢慢道来。
老舍先生1937年11月18日到1938年7月30日在武汉,前后一共225天,那个时候他三十八九岁,正值抗战初期。
我统计过,老舍先生一生重大的人生转折有十个属于里程碑式的,其中有两个发生在武汉。之所以说是里程碑意义的关口,是因为无论哪一步,如果不这么走都可能就没有“老舍”,或者说老舍都会走到另外一个方向,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1937年11月15日,当时老舍先生在济南齐鲁大学,他刚刚由青岛撤退到济南。当时日本军队由山东的东部向西部进军,由平津向南进军,济南岌岌可危。济南的很多知识分子和学生已经开始南下,齐鲁大学的校园基本上变成一个空园,老舍先生非常苦恼,他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办。当时老舍有三个小孩,我姐姐四岁、我两岁,我还有一个妹妹刚刚诞生。他考虑如果不把这三个幼小的孩子带在身旁,他们必死无疑,可是又带不走。怎么办呢?他非常痛苦。他无法割舍下自己的孩子,无法割舍下自己的家庭,但是他又是一个非常爱国的人,不愿意被日本人逮住,不愿意当汉奸,他想着只身离开济南,投入到抗战的洪流里面去。他在犹疑着、挣扎着、矛盾着、痛苦着,同时,他也悄悄地给自己准备好一只小箱子。
11月15日的黄昏吃饭的时候,突然响起三声非常巨大的爆炸声,家里的树叶都被震掉了,这是我们的守军——国民政府的军队主动把黄河大桥炸掉,阻止日本人南下的一项措施。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当老舍先生听到这三声爆炸以后,就决定出走。他提起了小箱子,摸摸我的脑袋,然后对妻子说:“我到车站去看一看,如果上不去,我马上就回来。”在路上他碰到一个朋友,这个朋友陪他到车站,走到车站的时候,居然还在卖票,他很顺利地买了火车票,但是进到月台以后他发现根本上不去车。
那里还有最后一辆离开济南的火车,因为黄河铁桥在济南的北边,北边的火车已经来不了了,这一列火车是最后一列离开济南的火车,是一辆载满了士兵的火车。
虽然老舍有票,但是他上不去,他在那一直等到晚上11点,老舍就对他的朋友说:“那咱们回家吧,看样子上不去了。”
朋友说:“别着急,再看一看。”
当他再次要求回家的时候,他那个朋友走到最后一节火车的窗前,敲了敲窗户。窗户后面是一个茶房,也就是现在的列车服务员坐的地方。朋友对着窗户里面说了句:“就一个人,一个小箱子。”然后,他把老舍从这个窗户里头塞进去,把小箱子也递给了老舍。
这样,老舍就落在了士兵的身上,当然他遭到了士兵的申斥,但是他也不言语,就慢慢地挤,挤出来自己的一双脚站着的地方。当夜这列火车离开了济南,之后到了泰安,又由泰安走到了徐州,然后到了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