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新印度,老印度-现代化的多面性(7)

“你要杀死自己的女儿吗?”这是古吉拉特的一则电视广告。这项引人注目的宣传运动是由阿玛吉特·辛格发起的,他是该邦的卫生大臣,他告诉我这是目前为止他做过的最痛苦的一份工作。在印度,自2001年始,怀孕时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成为违法行为。但由于规定孕期超生波检查违法显然不切实际,因此这项法令成为一纸空文。到目前为止,被定罪的只有一例,然而据估计,印度已有4 000万~5 000万“流失的女孩”。做一次超生波检查需花费150卢比,而一次堕胎则需花费约1万卢比。“性别比例下降的部分原因在于,越来越多的人能承担进行性别鉴定和堕胎的费用,”阿玛吉特·辛格说,“因此现在也许杀死婴儿的案件少了,但是堕胎的情况却增多了。”他让我看了古吉拉特情况最糟糕地区的一张图表,在该邦一些地区性别比例,为每1 000名男孩对应的女孩数不足800。现在,这些地区的家庭常常从印度其他地区引入女孩,使她同时作为几个丈夫的妻子,这名不幸的女子通常被三四个兄弟分享。这名被引进的女子没有任何地位,境遇等同于一名家养的妓女。毫无疑问,他们未来的女儿不会降生,因此情况变得更糟。辛格希望,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们的思维逐渐转变,古吉拉特的性别危机也逐渐缓和。“解决的途径是使妇女接受尽可能高的教育,”他说,“当人们意识到,在现代的经济社会中,女儿也具有经济价值,性别危机缓和的现象才会出现。”

自然,性别问题在农村更为严重。对绝大多数农村人口而言,城市生活所提供的经济机会和社会灵活性,以及新兴的经济实体,依然遥不可及。在农村,包办婚姻仍然大行其道,准文盲遍地皆是。据估计,印度的平均结婚年龄为世界最低,在许多农村地区,尤其是北方,童婚依然盛行。一份调查显示,在印度最贫困的5个邦,15%的女孩不足10岁就结婚了。①显然,这种情况几乎都发生在农村。农村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是城市儿童的近两倍。

正如我们在第三章中谈到的“梵语化”现象,即低种姓阶层仿效高种姓阶层的观念和习俗,这种趋势正日益兴盛。印度的许多高种姓阶层,传统上将女儿视为家庭的负担,会损耗大量钱财,因此,当没有赠送嫁妆习俗的其他种姓开始效仿高种姓阶层时,问题就变得每况愈下了。“这是旧观念与新财富的毁灭性结合,是新瓶装旧酒。”阿玛吉特·辛格说。当低种姓阶层在向高种姓阶层看齐时,其拜物主义倾向也就更为严重。现在,新郎家里向女方索要汽车、洗衣机等已经非常普遍,甚至美国绿卡也成为嫁妆的一部分。这就是为什么虽然西方根本不存在性别鸿沟扩大和嫁妆暴涨的问题,报纸的专栏作家仍莫名其妙地将其归咎于西方的消费观念。

相反,在印度绝大多数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种姓阶层,已经抛弃了送嫁妆的习俗。他们的女儿接受过高等教育,因此她们在经济上是独立的。然而,并非印度所有地方的所有高种姓阶层都如此。比如,耆那教和马尔瓦尔教派是古吉拉特邦和其他地方传统的高种姓商人,在这两个群体中,女孩的出生率持续下降。古吉拉特商人中绝大部分是耆那教徒,他们是印度教中严格食素的一支。正统的耆那教徒极易辨别,因为为了防止吃进昆虫,他们总是带着一个白色的棉质口罩。据阿玛吉特·辛格的统计,2001年,耆那教徒的男女出生比例是1 000比878,2003年,这个比例下降为1 000比848。“设想一下,这些人的宗教规定他们甚至不能杀死一只苍蝇或蚊子,但是他们几乎杀死了近15%的女儿,”他说,“这又怎么解释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