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重要,甚或更重要的是,在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巴西已经成功地实现了贸易伙伴的多元化。历史上,美国一直是巴西最大的顾主和供应者,这个模式可以向前追溯大约一个世纪。那一时期,美国有时占巴西外贸总额的2/3以上。但在20世纪90年代,政府决策者开始寻求旨在改革巴西贸易模式的政策,以使国际贸易能尽可能均衡地被四等分:拉美、北美、欧洲和亚洲占有相同的份额。这一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实现了:实际上,2009年4月,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巴西最大的单一贸易伙伴,这主要是由中国对铁矿石需求激增所致。总体上,巴西的对外贸易可以这样分类:欧盟25%,拉美25%,亚洲25%,美国14%,其他地区11%,包括非洲、中东、东欧和加拿大。
这一模式转变帮助减缓了2008年始于美国的经济危机对巴西的全面冲击。而墨西哥的情况则完全相反,因为它的经济命运仍依赖于和北方邻国,以及其他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关系。当大萧条最终结束后,世界贸易有望小幅增加,巴西似乎占据特别有利的地位,能够从中受益。这是巴西的经济情况较好的另一个原因。由于对自然资源,比如铁矿石、其他金属和木纸浆等不可遏制的需求,中国似乎可能仍将是巴西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在过去的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三角关系,即巴西向中国出口原材料,中国将原材料制成消费品和其他成品,然后再卖给美国。结果,一些机构投资者现在将自己在巴西的存在视为对中国的一种间接投资——在中国,法律不够健全,且市场由政府宏观调控。
尽管这种安排,连同大豆和其他粮食的销量飙升,共同帮助巴西积累了大量的贸易盈余,建立了自己的硬通货储备,但在巴西的某些地方,特别是在圣保罗的商界领袖中仍开始出现疑虑和不满情绪。在殖民地时期,巴西的自然资源财富维系了葡萄牙帝国的繁荣而没有惠及巴西人;19世纪,这些资源又在驱动英国和美国的工业化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巴西人对这种模式心知肚明。在21世纪,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再度扮演一个为新兴工业巨人提供资源的角色,而同时却被迫满足于一些蝇头小利。结果,越来越多的人要求中国在巴西加工部分中国的产品,由此给双方都创造附加值。同时,抱怨声也在上升,他们指责中国的出口洪流势不可挡,认为这有可能会彻底摧毁巴西国内的传统行业,比如鞋类和纺织品。
当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刚刚爆发的时候,巴西最初的反应是嘲笑。“危机?什么危机?问布什吧。这是他的危机。”是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后不久,卢拉如是说。但中央银行,以及财政部和计划部的技术官僚们并不这样认为。首先,巴西信贷市场上1/5的资金来自国外。这就意味着,一旦因为美国和其他国家的问题而用光那些信贷额度,巴西企业就不能再获得或续借贷款。而巴西的商业银行也无力弥补缺口,因为他们的流动资产相当程度上也依赖于海外大量资金流的供给。比如,由于消费者无法再获得汽车贷款,工业部门的活力开始迅速萎缩,就好像巴西可能被拖进了大萧条中一样。
但是,由于多年来,巴西政府一直在加强预算,提高贸易顺差,遵奉其他的负责任的财政政策,因此,和乔治·W·布什治下的美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巴西中央银行已经积累了2 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一点前文已经提到。这些资产很快被部署下去,从而增加了国内可供利用的美元信贷额,借以补偿海外资金流的突然蒸发。此外,中央银行降低了银行畸高的储备金率,使其有了更多的资金可供贷出。中央银行还降低了利率,而之前巴西的利率曾高居榜首。这样一来,巴西拯救银行无须花一分钱,甚至在2008年年底之前,信贷又开始流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