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常说,他自己一直在做证明题,从比亚迪最初创办到现在意图改写汽车工业发展史,他总是在无数的质疑声中用行动告诉每个人:“我可以,比亚迪可以”。
比亚迪创立于1995年,是一家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之初,比亚迪只有20名员工,在企业林立的深圳可谓名不见经传。但谁也想不到,14年后它会发展成一家在香港上市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现在,比亚迪在广东、北京、陕西、上海等地共建有九大生产基地,总面积将近700万平方米,并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地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员工总数已超过13万人,公司总资产额近350亿元人民币。
比亚迪是从制造手机镍镉电池开始起步的。从镍镉电池到镍氢电池,再到锂电池,比亚迪走的是从低端向高端的发展之路。现在,比亚迪硬是将电池业务做到了国内第一、世界第二。2002年7月31日,比亚迪在香港主板发行上市。2008年9月27日,美国著名投资者“股神”巴菲特宣布认购比亚迪的股份。巴菲特的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世界对比亚迪品牌价值的认可,对加速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及其他环保产品在北美和欧洲乃至全球的推广都极具战略意义。
2003年,比亚迪进军汽车行业,从收购西安秦川开始,踏上了民族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征程。以做电池起家的比亚迪来造汽车,分明是在扮演一位“门外汉”的角色。但是比亚迪却利用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响亮名号和对秦川汽车的收购行为,使得自己占据了相对于其他新手的先发优势。2005年,比亚迪推出新车F3,仅仅一年多时间,F3的销量便达到10万辆。随后,F3R、F6、F0相继推出。2008年,比亚迪汽车销量为20万辆。2009年,比亚迪汽车销量目标是40万辆,这家中国年轻的汽车制造商连续翻番式的增长业绩实为业界罕见。目前,比亚迪F3已成功加入“月销两万辆俱乐部”行列,且连续数月销量第一,创造了国内汽车业神话。
现在,比亚迪拥有IT和汽车两大产业群。主要客户为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国际通讯业顶端客户群体。作为全球领先的二次充电电池制造商,比亚迪的IT及电子零部件产业已覆盖手机所有核心零部件及组装业务,镍电池、手机用锂电池、手机按键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均已达到第一位。
比亚迪的飞速发展令人艳羡,更令人好奇,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比亚迪为何能够如此快速的成长起来?
其实,从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就能一窥其成功的奥秘--仅去年一年比亚迪就申请了多项专利。比亚迪人深知,有技术才能有发展。从做手机电池起家的比亚迪,仅短短几年时间,就成了全球第一的“锂电池大王”。在转行做汽车之后,它从一起步就紧盯代表国际环保潮流和代表行业方向的电动汽车。2006年1月,比亚迪成立了电动车研究院,致力于电动车的整车及零部件的研发和试生产,其中专门从事汽车电池研发的工程师就有500多人。在研发上,比亚迪汽车在上海建设有一流的研发中心,拥有3000多人的汽车研发队伍,每年获得国家研发专利超过500项。发展至今,比亚迪已建成西安、北京、深圳、上海四大汽车产业基地,在整车制造、模具研发、车型开发等方面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比亚迪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利用独步全球的技术优势,为人类进入“汽车社会”后寻找到一个能够解决能源短缺、清洁环境和生活便捷三位一体的最佳方案。
2008年10月6日,比亚迪以近2亿元收购了半导体制造企业宁波中纬,整合了电动汽车上游产业链,加速了比亚迪电动车商业化步伐。通过这次收购,比亚迪增加了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的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2009年,比亚迪计划推出纯电动汽车,提前20年实现世界汽车工业追逐的梦想。毫无疑问,比亚迪的飞速成功就像是一个财富童话,而缔造这个童话的人,就是大众眼中的“技术狂人”,比亚迪的掌舵人——王传福。
王传福常说,他自己一直在做证明题,从比亚迪最初创办到现在意图改写汽车工业发展史,他总是在无数的质疑声中用行动告诉每个人:“我可以,比亚迪可以”。他说自己从未停止过学习与实践,虽然这并不容易,但是他知道,这些研究工作“没有人可以替代”。他说自己“是苦命人”,做电池不亲自拆装、不了解清楚其结构,心里就不踏实。而一旦对某个行业了解清楚以后,他就可以“把车开得飞快”。
与很多知名企业家有着相似之处,王传福与比亚迪的缘分仿佛是前生注定。从最初看准时机由电池领域切入,到后来力排众议收购秦川汽车厂进军汽车业,他总显得那么胸有成竹,仿佛一切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