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乐队的吉他手卡塞·卡尔维特去世,死于处方药物和不明“麻醉剂”的“急性化学反应”,但乐队存活了下来,并于2008年8月发行了第三张专辑。
但是,贝尔蒙特或霍桑高地的成功并不是最重要的。他们只是先锋,在他们背后有一股更大的力量。渐渐地,消费者不想再单纯消费产品,他们更希望参与到制作过程中,科技发展一日千里,正好为消费者提供了满足这种兴趣的工具。虽然这种趋势最初的体现是降低了娱乐业生产和销售的成本,但它并不仅限于此—关键在于,生产的对象无所不包。
听上去难以置信?来看一下两个鲜为人知的技术进步:配件制造和3D建模程序。20年前,基本上所有的耐用品都会遵循一定的市场规律:首先,必须由训练有素的工程师用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将产品设计出来。20世纪80年代早期,每个CAD软件需要一个价值15万美元的中央处理器。一旦设计完成,就要进行大规模生产—这个过程需要很多资金,产品要确保吸引到更多的消费者,这些产品是以大众市场为导向生产的,而对于产品的制造过程,草根阶层(也就是大众)没有参与创新的机会。
“配件制造”,也叫“制造革命”,是指用机器制造物件,机器和喷墨打印机的样子差不多,原材料是上千个金属粉或者塑料薄片,也可以用激光从某种金属块上直接切割下来。制造新飞机模型、电吉他的过程变得前所未有地容易—只需要将数字文档发送到装配机器即可,这是现实生活中的实例。
以前,使用CAD需要学习大量艰深复杂的知识,想要用得得心应手起码要花上数年时间。但最新的3D建模软件“谷歌Sketchup”,用户只要几天就能学会使用,而且可以在网上免费下载。虽然配件制造机价格很高,大概要1万美元,但3年前纯平电视机也要这么多钱,到了2008年,中档的纯平电视机售价已经低于1 000美元了。
麻省理工学院比特和原子研究中心主任和“制造革命”的技术传道者尼尔·格申菲尔德说,不远的将来,人们将拥有私人制造机,在家就可以造出他们想要的任何东西。当这一天到来的时候,业余产品设计者将可以和专家匹敌,就像贝尔蒙特拍自己的电影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