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威尔士同意了,桑格也不能合法地将维基应用在Nupedia上。Nupedia聚集了一群学术界人士、哲学家、准百科全书作者。桑格很难让一年的辛苦付诸东流,告诉同事从头再来。在和科维兹吃过“命运之餐”后的第9天,桑格决定应用第一个Nupedia的维基系统。
关于维基的成长过程,桑格在一篇简短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我开始是打算将维基当成Nupedia的一部分,让公众编撰一系列内容,以完成Nupedia。”Nupedia要求所有作者都必须有他们所撰写内容所属领域的专业资格证明。“结果证明,Nupedia顾问委员会的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不需要维基。”今天桑格很乐于承认,对这个观点,他表示赞同,“他们要求精确和可靠。我和他们一样也很关心这些”。
然而,大众对此似乎没有共识。3个月后,《大西洋月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指出写手们创造了17个词条。一个月后,词条增长到150个,4月底,数量增至4倍。8月底,词条增长到了3 700个。这远远超过了Nupedia曾经的增长速度。
当人们开始谈论这种“维基”式搜集知识的方式时,写手的人数和词条同步增长。那年年底,“维基百科”有了1.5万个词条,即使这样也很难让人们想到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不仅词条的数量在增加,其增加的速度也在加快。最初,它是呈指数级增长,一直持续到近期,才达到顶峰。但是,这是怎样的一个顶峰啊—“维基百科”现在有220万个词条,数目是《大英百科全书》的23倍,这还只是用英文写的条目。
桑格和威尔士并不是仅有的在新领域应用雷蒙德和斯托曼理念的人。就在威尔士和桑格正在为他们羽翼初丰的开放源代码百科全书想点子的时候,鲍勃·凯恩斯基也正在将开放源代码的理念应用于行星地质学。
在加利福尼亚的森尼维尔市,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工作的软件工程师凯恩斯基正试着将用于SETI家庭工作室的分配计算方法应用于分析火星图像—这个问题当时正要交给阿姆斯实验室解决。
2000年夏天,凯恩斯基给弗吉尼亚·古利克打了一个电话询问相关问题,后者是阿姆斯的行星地质学家。地质学家的工作很大一部分是在卫星图像上识别和测量地貌,比如环形山、山脊、峡谷等。古利克轻声笑道,“那需要非常密集的劳动力”,这些冗长乏味的工作带来的结果就是,你要支付高额的报酬。她和其他行星地质学家正在寻找水存在于宇宙的证明,“这是我们想去火星的一个原因:找到关于水的证据,如果有水存在,也许就有生命存在”。
凯恩斯基想把从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维京任务”中火星探测器收集到的所有珍贵的火星图像放到网上,请业余爱好者帮助完成识别和测量地貌的机械工作。古利克对此表示怀疑。“我当时想:‘这能行得通吗?’我真怀疑这些未经训练的观察员,比如说,他们能分辨出新的环形山和退化的环形山的差别吗?”(新的环形山有挺括的边缘,而退化的环形山暴露在外,被几十亿年前就肆虐火星表面的水和风侵蚀了。)最后,凯恩斯基和古利克想到一个折中的办法。在将这项极具价值的工作交给大众之前,他们将对大众进行一次测试。古利克可以拿到火星图像中的火山口资料—它们已经被分类和编了目录。古利克的同事已经完成了对维京图像中完整的环形山图像的识别、测量和分类工作,图像共8.8万幅。“她非常遵守学术纪律,”古利克说,“这些花了大概两年时间。”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悄悄将这个资料库全部发布到了网上,让那些时刻关注网站的业余天文学家帮助专家分析图像。他们将这个程序称为“Clickworkers”,这是一个完美的案例研究,因为古利克和凯恩斯基有一个控制数据集—一个已经完成的资料库。不到一个月,上千名参与者已经成功地分析出了资料库里的所有图像。古利克和凯恩斯基既高兴,又震惊。这不仅是因为志愿者们比专业的行星地质学家工作得更快,而且他们得出的结果相当准确。
在很多方面,Clickworkers计划模拟了开放源代码的生产模型。第一,一项庞大的工作通过网络分配;第二,参与这项工作的人数没有限制;第三,这项工作被分解成了小的独立任务。因此,Clickworkers既能利用只有5分钟空余时间来做这件事的人,也能利用周末除了测量环形山无所事事的人。这对Clickworkers的成功至关重要—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一项研究表明,37%的项目都是由以前的参与者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