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肉身殿外的忧思(1)

来九华山,金地藏真身舍利所在之地 神光岭上的护国肉身宝殿,万万不能错过。

在九华街上,随着人群往前走,在老大雄宝殿拜明净肉身后,出旃檀林前行不远,见路左路标显示,山坡上有上禅堂、上天门、月身宝殿。我们决定拾级而上。

当年全国热播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很多人肯定还记忆犹新。对于上禅堂,人们却多是未曾得闻。如果告诉大家,《西游记》中“误入小雷音”一集取景于上禅堂的话,人们肯定又会觉得陌生之中还有几分熟悉。

上禅堂位于神光岭半山腰,坐北朝南,寺院山门开在东山墙,与众不同。寺前有照壁一通,有一平台隔离尘廛。寺周云树映带,泉水萦绕,景致清幽。大雄宝殿由两厅堂并连,四落水屋顶,有天井,高深广大。殿中供奉有释迦佛、观音、地藏塑像,两侧为十八罗汉,庄严壮丽,气势恢弘。

在寺中寻至金沙泉畔,此泉水不盈瓯,四时不涸。泉上岩石镌有“金沙泉”三字,据传为诗仙李白当年留下的手迹。这三个字为楷体,写得丰腴、果敢、遒劲,流露出气度雍容的唐朝气息。李白挥毫之后,也曾于池中洗砚。

上禅堂住持果卓法师,是宗学师的剃度师。我们想拜见他,却访而未遇,寺僧告知果卓和尚外出参访去了。在客堂,见到他闭关三年出关时所留下的照片。闭关三年,不理不剃的头发,已经垂过法师肩膀。客堂是安静的,照片是安静的,脸庞清癯、低眉垂目的法师是安静的,在这个安静的氛围中,整个世界也安静下来。

出上禅堂,过上天门,沿级而上,到肉身宝殿。南溪一抬头,发现了问题,他拉了我一下,说:“看看这匾额上的字,不是肉身,是月身。”

古时,月字通肉字;比如大月氏,读作“大肉只”。我把南溪的好奇记在记事本上。肉身月身,让我想起唐人司空图《诗品》中的“明月前身”一词。

古代修行人为让后人对佛法生起信心,留下他们修成的金刚不坏之身,俗称“肉身”,又称为全身舍利。全身舍利与古埃及经过医药加工的木乃伊、新疆沙漠里的风干肉身,有着本质的不同。对位于江南的九华山来说,此地降水多,空气湿度大,在自然条件下保留肉身,从生理学的角度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

然而在这里,众多的肉身不可思议地客观存在着。

当年,金乔觉在山中弘法,广设方便,度化有缘人。半个世纪后,99岁的金乔觉圆寂。其肉身在南山石函中三年不朽,面容颜色栩栩如生,骨节有声,如撼动的金锁,头发仍然在生长。僧众大为惊讶,对照佛经,认定他是地藏菩萨应化,并将其肉身移入石塔,建肉身宝殿以护石塔。塔建成后,向晚时分,塔基放出光明,圆光如火,照亮夜空,南山从此被唤作“神光岭”。

供奉金地藏菩萨的肉身塔,在肉身宝殿内。

殿内,有一群香客在绕肉身塔。他们约摸五六十人,口诵“南无地藏王菩萨”,跪在地上绕着肉身塔爬行。

他们为什么要在这里爬行?询之看殿僧,了解到,在肉身殿中绕塔爬行,可以消除业障,获得福报。

看着这众多的爬行者,站在肉身殿外,我忽然莫名地忧伤起来。

佛是觉者,向他学习,就是学习“与佛同心”,借鉴释迦佛走过的道路,来帮助自我不断觉悟、不断突破,清除我们无知与杂染的生命经验,利益自己,同时也利益其他众生。

肉身塔周围的空间本来不大,他们把空地都占满了,其他香客只能站在殿外等候。

如果自顾获得福报,消除业障,而忽略对其他众生的眷顾,这样的修行,由于带着强烈的对自我的执著,无法带来究竟的解脱。

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则是在修福的同时造业。这样做其实离佛心很远。

释迦佛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佛眼中的众生,都是尚未觉悟的佛,虽然目前我们充满了妄想执著。把佛法运用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才是真正的修行。看来,这的确又是个难题。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