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回香阁的金塔(1)

在九华街,无论走到哪儿,只要一抬头,都能看到回香阁的金塔,沉静地伫立在山巅上。云雾不时地造访九华街,捉迷藏一样,高处低处的景物,常被缭绕的雾气遮掩起来。雾淡时,金塔的影子最先孤独地显现。不一会儿,塔尖金光闪耀,太阳升起来了。云雾越来越淡,太阳越升越高,闪耀的金光慢慢地向下移动。九华街上青瓦白墙的民居也渐次显露了出来。往来于九华街,山岭高处流光溢彩的金塔,每每引我多望几眼。“那是回香阁的金塔。”细心的宗学师告诉我。

看罢百岁宫,折身回来,我们没有马上乘缆车下山。过观景台、东崖、幽冥钟亭,一路沿华严岭,走到华严禅寺。

华严禅寺是从九华街步行上下天台的必经之地,过去香客朝礼天台后,多在此烧回头香,故又名回香阁。

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智旭蕅益,曾长住于回香阁。

要了解智旭蕅益,可以·阅近代名僧弘一法师整理的《蕅益大师年谱》。

智旭蕅益,俗名钟振之,苏州木渎人。少年时,他习儒学,曾写过数十篇排斥佛教的文章,遇到佛教的书,他就烧掉。17岁时,他读到明代高僧莲池大师所著《竹窗随笔》后,不再谤佛,并把过去所写辟佛文章全部焚烧。20岁那年冬天,他的父亲去世,他诵读《地藏菩萨本愿经》,为父亲做回向,从此对佛教信心坚固,每日诵持佛名。

24岁时,他于梦中遇到明代高僧憨山大师,一时百感交集,哭泣着说:“自恨缘悭,相见太晚。”憨山大师说:“这就是苦果,你应该知道苦因。”他求于憨山大师座下出家,大师赞勉他。一月之中,他三次梦中参见憨山大师。当时,憨山大师在岭南曹溪,路远难从,他就在憨山大师的徒弟雪岭法师座下剃度,法名智旭,号蕅益。

此后14年间,他致力参禅,深入经藏,闭关苦修,出关后,随处参访善知识。

38岁时,蕅益来到九华山,在华严庵(今华严禅寺)长住,精研《华严经》,注解了多部佛教经论,并整理出佛教史上第一部“大藏经导读书”《阅藏知津》。

蕅益在九华山,曾结坛百日,持诵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五百万遍,又以关怀全人类的风范,让僧俗共持“十万万”遍,“求转大地众生共业”。他曾专劝僧俗持念地藏菩萨名号。在他的倡导下,地藏信仰广为传播,九华山道场盛极一时。

当时,佛教禅、净土两宗的僧人,因法门不同,有争执难以决断,跑来向他求教。

蕅益明确指出,“佛法大道,非禅非净,即禅即净。大丈夫应自信,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念念与佛无别,何劳到处询问禅净之别?佛经上曾说, 三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 ,能够深信、发愿、实践的人,自然念念与佛同心。”

晚年,蕅益前往浙江灵峰寺,并在灵峰圆寂。据《蕅益大师年谱》记载,当时僧人建塔收敛他的遗身。三年后开启灵塔,发现他巍然禅坐,面貌如生,牙齿不坏,长出来的头发已覆盖耳际。

站在回香阁的殿堂间,我想象不出“人来合意高谈道,客去清闲暗诵经”的蕅益大师,面对南来北往的参访者,会是怎样的一番心境。

回香阁的金塔,在华严禅寺后更高的山岭上。

一路走来,腿又酸又痛,难以坚持。南溪说:“回香阁这一带的山林,特别入画,走,上去看看。”看南溪还能坚持,我不甘示弱。四人分为三队,南泉、宗学师在最前,南溪在中,我以拍照片为由,走在最后面。

古人说:“慢慢行,不怕千万里。”慢慢走,二步上一个台阶,我终于登上了金塔所在的山岭。果然是爬山不怕慢,就怕双脚站。

眼前的金塔,庄严高大,七层八面,塔中供奉着一万尊药师佛铜像,又称万佛塔。塔中,每一层供有两三米高的药师佛铜像一尊。出资建塔者,祈愿药师佛护念众生身心安稳,远离病苦。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