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提出分手的人会被抛弃(1)

36.提出分手的人会被抛弃

第二天睡到自然醒,心满意足地起了床。照照镜子,一切都好,洗漱完毕,我打了两个电话。

第一个电话,是打给那个差点被儿子推进河里淹死的父亲。由于他对孩子生活近乎专断的干涉以及不知悔改的态度,我愤而撒手不管了。可是,既然生活中还拥有选择的机会和权利,我决定再费一次唾沫,跟他谈一谈。

有些可惜,不过也是情理之中,我说了十几分钟,这位父亲只回答:“谢谢,我会好好考虑的,给您添麻烦了。”那劲头就跟太阳王路易十四面对他的臣子一样!

我倒不气馁,又按着号码。

第二个电话,是打给李咏霖的,一如既往,他很快接通了,总是操着一副感激的口吻:“艾先生,这两天也没时间见你,真对不起,杨洁的事儿,给你添麻烦了。”

“杨洁的情况挺好,李哥你可以暂时安心。”

“是是,我也听她姐姐念叨来着,多亏您。您是不是说评估的事情?那东西,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忙您的,没事。”

评估,是我对当事人或家属提交的一份报告,涉及病人目前阶段的状态评述,与诊断书稍有不同。鉴于杨洁自杀案例的特殊性,以及不去评价自杀者的原则,所以这类东西只能给家属看。

“不,我给你打电话,是为别的事。”

“哦,”电话那头,他迟疑了一下,“是不是该继续预付了?还是您有什么需要帮忙的,请尽管说。”

“好,李哥,我挺关心你的处境的,所以,如果您有什么烦心的事,也请和我讲讲。”

“啊?”他显然被我弄懵了,反问道,“怎么,您是说我也要看病吗?”

“您误会了,我没说您有病。这是很认真的,我觉得您有些地方也会需要帮助。该怎么说呢,你和杨洁的离婚,是谁提出的?”

“是我。”他好像有点听明白了,“真不好意思,我之前太忙了,好像忘了告诉您。是我提出来的。”

“您告诉过我,我只是想说,很多人都把婚姻关系过度简单化了。”

这话该怎么说呢?幸福的婚姻,哪怕是平庸的婚姻都是不言而喻的。可不管何种婚姻,一旦面临破裂,其过程必然是痛苦的。在我们这些旁观者,也就是亲友的眼中,总有一个人是“提出分手的人”,另一方是“接受分手的人”。现实生活中,两人同时说拜拜的情况不太常见吧。

提出分手的人,往往是最容易被人误解的人。他们需要承担内疚、恐惧和离婚后同样的难过(第三者情况除外,不在本案讨论中);并且,他还会被误解成自私的人,是个“抛弃爱人”的人,他一点都不忠诚!总有些人,要落井下石地去打击提出分手的人;即使没有这么残酷,他们往往也会站在接受分手的人的立场上,对提出者缺乏关心。

到底谁对婚姻最不满?到底谁才是最受伤害的人?谁竭尽所能想让婚姻起死回生?很可笑的是,除不道德的外遇情况外,往往试图挽救婚姻的人,恰恰是大家所说的提出分手的人。当然,提出分手的人,有他的优势。他们已从情感的惊涛骇浪中上了岸,下了决定,不再白费力气挣扎于破裂的感情中;他们可能已经对分手后的事情作了打算。但是,他们仍然最可能是被亲友抛弃的人。

要知道,提出分手的人,也需要支持。

相反的,被抛弃的人,能很轻易地从家人朋友那里得到同情,尽管他们可能是婚姻破裂的潜在始作俑者……因为在婚姻最后的战役中,他们被要求离婚,被“抛弃”,因此得到了良心道义和舆论上的最大支持。他们受到格外的关照,总是有人围在身前身后。然而,过度的关照和同情,反而成为了迈向独立新生活的最大阻碍!杨洁便是其中最好的例子,尤其是在她自杀之后,关注杨洁的人越来越多,甚至还包括那个怂恿她看大师的朋友——没准人家也是好意。

所以,离婚的对立面,其实都是受害者。我试图合理地,不带有感*彩地告诉李咏霖,从离婚以后,到杨洁自杀的前前后后,他始终都是那个没得到支持的人,他还需要尽所能地养家,以及支付生病孩子的巨大开销。

于是,我很关心他,希望能和他谈一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