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好去处
胡兰成七八岁,入村上小学堂读书。
胡父知书识礼,自己在家也教胡兰成写字,给他讲文章,让他早起练字,要求笔划平直,结体方正,讲文章却是正经文章讲,闲杂文章也讲。胡父不是正途秀才出身,谈不上怎样的学问,教教小孩子写字识字有余,可讲文章却是不得法,于是讲得正书如闲书,闲书如正书。父亲不曾教胡兰成音律,也不教他丝竹琴弦和地方戏,这是他喜好且擅长的,可他不愿教自己的儿子,以此作为正经事来学他认为是玩物丧志。
胡兰成十三岁那年,当地芝山小学举行会试,方圆十里内小学和私塾各选拔四五个学生去应试。胡兰成被胡村小学堂选出,坐着轿子去参赛。他还是初次见识这样的场面,只觉得样样新鲜,人人开通明达,看看自己穿得一身土气真是自惭形秽。考完回来,小学堂老师问起,同去的三个同学答得头头是道,只有他口讷无语,想是无望了。可结果发榜,胡兰成考得最出色,奖到一部《史记菁华录》[1],还有奖金四角银毫,另三个同学却只得一支铅笔或一锭墨。
胡兰成读书聪颖,尚须培植。小学堂只是村里自设的学堂,类似于私塾,还谈不上正规的现代教育。家教,显然也不能指望。可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就要花费,家里的穷困状况是无法承担的。胡兰成的所有兄弟都不曾像样读过书,都是早早地出外学徒、当兵,若不读书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胡兰成即便聪颖,也只能走兄弟们的老路,其归宿也就不会与其兄弟相差多少了。
好在此前胡兰成已认了上虞俞傅村的义父,此时已开始得到义父的资助,胡兰成参加芝山小学会试,身上穿的就是义母做的衣衫。此后胡兰成入高小以及其后的四五年中学教育,完全靠了义父母的资助才得以完成。
就在会试那年夏天,胡兰成考进绍兴第五师范学校附属高小,插入二年级班。
这是胡兰成第一次离家外出。农村孩子初到城里,怕生露怯,同学大多是城里人,胡兰成常常受到欺侮。高小毕业后进绍兴第五中学,情况仍是如此。同学中虽然也有不少绍兴周边农村来的学生,有诸暨、新昌、义乌、永康等地来的,可他们身高力强,城里同学开口轻薄,他们嘴上说不过就动手,城里同学就不敢再欺侮。可胡兰成身小力单,只能采取另一种行径,能避则避,能让就让,有争执也绝不与人动手打架,只一门心思读自己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