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运动发生在18世纪的欧洲,最初产生在英国,而后发展到法国、德国、俄国,此外,荷兰、比利时等国也有波及。法国的启蒙运动与其他国家相比,声势最大,战斗性最强,影响最深远,堪称为欧洲各国启蒙运动的典范。
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是伏尔泰。他的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所以后来有人说过: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但伏尔泰的思想的重要来源却是中国哲学。孔子成了启蒙思想家崇拜的偶像,成为欧洲18世纪的庇护神。
启蒙思想家的首要任务自然是批判宗教的蒙昧主义。伏尔泰曾诅咒《圣经》“只是一个有疯狂病的无知者在一个极坏的地方所写的著作”,他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恶棍”,说基督教是“一切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号召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骇人听闻的宗教热狂作斗争。他通过对比儒学与基督教,认为中国文化是《圣经》以前的文化,更是《圣经》以外的文化。这种文化与基督教大异其趣,它不讲灵魂不朽,不谈来世生活。这种文化的集大成者——孔子并不以神或弥赛亚自命,他从不说乱神怪力,不迷信。这种比较使伏尔泰坚信,基督教是迷信,是人类不幸的根源。当然,伏尔泰并不是无神论者,而是一个斯宾诺莎式的自然神论者。他主张用另一种有神论——哲学的宗教代替传统的基督教。他的这一思想仍以中国哲学为源头。他认为只有中国儒教才是真正的有神论,它只祭天和崇拜公道。但若与西方基督教相比,儒教又不是那种原来意义上的宗教,它是一种普世性的人道的宗教。伏尔泰引用传教士李明《中国现状新志》中的话说:“中国人已经实行最有道德的纯粹宗教了”。在伏尔泰眼中,中国的宗教即是他所向往的人道的、哲学的宗教(以人为本的宗教,不是以神为本的宗教;以神为本的宗教,人只是神的奴隶——作者注)。因此,他大声呐喊:“我们不能像中国人,这实在不幸!……”
1754年,伏尔泰创作了一部名叫《中国孤儿》的悲剧。这部悲剧是根据中国元曲《赵氏孤儿》改编的。《赵氏孤儿》讲的是春秋时晋国权臣屠岸贾进谗言害死赵盾一家,赵家门客程婴与公孙杵臼设计救出刚生下来的赵武,将他抚养成人,最后除奸报仇。伏尔泰将其大胆改编。《中国孤儿》写的是成吉思汗灭掉金国,侵入中国北部。当他以征服者的身份回到北京时,意外地发现自己从前的情人依达姆竟嫁给了一个中国官员,而这个中国官员刚从蒙古人手中救出一个中国王子。成吉思汗让依达姆选择,要么离婚再嫁给他,要么三人一起被杀。依达姆宁死不屈,决定用中国文化来感染这个野蛮的鞑子。成吉思汗最后不仅释放了他们,而且完全接受了被征服者的文化。朝代可换,文化不改,这正是伏尔泰所推崇的中国文化的魅力。
另一位启蒙思想家,也即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狄德罗,他比伏尔泰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他对中国文化的优越性给予过生动而真诚的赞美。
“我们是大诗人、大哲学家、大辩士、大建筑家、大天文学家、大地理家,胜过这些善良的人民(指中国人——引者注),但是他们比我们更懂得善意与道德的科学。如果有一天发现这种科学是居一切科学的第一位,那么他们将可以确定地说,他们有两只眼,我们只有一只眼,而全世界其余的人都是盲者了。”“中国民族,其历史的悠久,文化、艺术、智慧、政治、哲学的趣味,无不在所有民族之上。据一部分学者的意见,他们所有的优点甚至可以和欧洲最文明的民族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