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角色进程表(1)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当你在看戏剧时,其实就可以类比思考人生。”老者循循善诱。

“戏剧与人生做对比?”陶然睁大眼睛问道。

“是的,你觉得两者可以怎样比呢?发挥一下你的文学想象力。”

“我最缺的就是想象力了。”陶然实话实说。

想象力在中国的基础教育上已经被老师的无情打压遗失殆尽了,人越长大就越现实,大家遇到新想法、新建议,不是鼓励,而是打击、讽刺,另类、个性很难获得群体的认同,然而,创新要的就是与众不同。

“我觉得人生就是一场大戏,编剧一定要是自己,不能活在别人的设计或影响中;导演也要是自己,在规划后的具体行动中,自己要有主见,要在自己的掌控中,一丝一毫的变化、调整都是主动适应环境而做出的,而不是受制于他人。在人生的舞台上,要善于做配角,做配角是为了熟悉、学习、积累,并不是甘于此;有机会做主角时,要全力以赴,活出全新的自己。”陶然一口气说了好多。

“你很聪明,一点就通。的确,人生就是一场戏,我们都在演戏,但很多人、很多时候忘记了自己是人生的编剧、导演,还有一些人没有拿回人生的主导权,而这才是管理生涯的关键。”老者欣慰地说。

“人生就是不断扮演不同角色的过程,你可思考过一生都要扮演什么角色呢?”老者马上又抛出了下一个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陶然想到小时候的抓周经历,就是宝宝在一周岁时,家里给宝宝梳洗穿戴,并换上新衣,如家中有供奉祖先或神位,应先行祭祀祷告,祈求宝宝能健康成长。然后选一间比较宽敞的房子,中间并列放两张方桌,上面铺上布或席子,将准备好的12件抓周物品呈半弧形摆在桌子的一端,抱来宝宝放在桌子的另一端,让宝宝抓桌子上的12件抓周物品,或者从简,根据宝宝第一件抓着不放的物品来判断宝宝的兴趣和将来所从事的职业。

因为抓周是从南北朝开始的习俗,因而12件物品中有些是现在没有的,但同样可以用具代表意义的物品代替,如拿本书,代表读者、学者、专家,长大后会投身教育界或做学术研究;笔,代表作家、画家;印章,代表大官,是管理方面的人才,可当公务员;计算器,有财气,能理财,可从事金融、投资或会计;汤勺:代表饮食业,或满足视听之娱的服务性行业;尺,代表设计师、建筑师,可从事建筑或者设计等动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强的行业;陀螺,代表天生爱玩、会玩,在体育界难保不会成为杰出的运动员;芹菜,代表勤劳,可以从事规律化、按部就班及需要耐性的工作;刀剑,代表军官、警察,可从事武职或纪律部队;听筒,代表医生,可从事医生等治病救人的行业等。

那时候陶然抓的是书和笔,久久没有放下,现在看来还挺准的。

“从小时候开始说吗?”陶然想进一步明确老者的意思。

“可以。”

“我觉得要当十几年的学生,然后是工作,接着是结婚生子,在有点钱有点闲时再做做义工,如此而已,差不多就是这些吧?”

老者微微一笑:“不尽然,你只说了一般人的一般角色,其实人生角色比你想象的还要多一些,具体我们可以看人生罗盘的角色圈。”

陶然房间的墙上出现了“人生罗盘”图,老者随即拿出一个教鞭笔,指着人生罗盘的角色圈说:“这就是我们一生要经历的各种角色,有的人经历的多一些,有的人则少一些;有的人早一点具备了某个角色,有的人则会晚一些才能经历那个角色,虽然情况不尽一样,但你的人生角色往往是注定且既定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