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中央银行Ⅱ:19世界20年代到内战时期(3)

尽管内战前银行体系的分散化经营存在很多问题和缺陷,但是银行却能够自由地进行尝试和改进。最成功的案例是由私人开发的萨福克体系(Suffolk System),217它使得所有新英格兰地区的银行能够使用快速而高效的清算体系。

波士顿的萨福克银行多年来饱受新英格兰各种地方银行银行券贬值的困扰,它于1824年决定购买这些银行的银行券,并且有计划地要求这些银行进行铸币兑付。到1825年,这些地方银行终于屈服了,为了使铸币兑付变得更加容易,它们不得不在萨福克银行存入铸币。到1838年,新英格兰的几乎每一家银行都在萨福克银行存入了铸币,用于偿付它们的债务。萨福克体系存续期间(1825—1858年),每家银行都不得不在萨福克银行中维持至少2 000美元的铸币存款,银行规模越大,该额度越高。除了最低铸币存款外,各银行还必须在萨福克银行保持足够的铸币用以兑付后者持有的银行券。萨福克银行不会为这些存款支付利息,但是萨福克银行提供服务的价值在于,平价接受其他新英格兰银行的纸币(隔日存进存款银行的账户)。

虽然萨福克银行只是一家私有银行,但正是由于其行使了清算行的职能,新英格兰地区的每家银行都能够放心地以平价接受其他银行发行的银行券。相对于第二合众国银行(及之后的联邦储备银行体系)获得的普遍认同,萨福克银行厉行铸币兑付的做法引起州立银行极大反感。然而怨声载道的州立银行却不得不遵循萨福克规则,否则它们的银行券只能在一个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流通,并且会迅速贬值。同时,萨福克银行也通过在这些永久无息的存款基础上放贷和允许会员银行透支获取了丰厚利润。

萨福克体系的成员银行都顺利渡过了这一时期的银行危机。1837年大恐慌期间,康涅狄格州没有一家银行倒闭,甚至都没有停止过铸币兑付,而它们都是萨福克体系的成员。1857年,缅因州暂停铸币兑付,218除三家银行以外的其他银行(几乎全都是萨福克体系成员)继续以铸币支付。历史学家和美国前货币审计长约翰·杰伊·诺克斯(John Jay Knox),通过对萨福克体系的研究指出,私人清算服务优于政府的中央银行提供的类似服务:

事实证明,私人企业可以被委任兑付流通中的纸币,这与政府所能提供的服务同等安全,但更为经济。参见John Jay Knox, A History of Bank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New York: Bradford Rhodes & Co., 1900), pp. 368—69。

萨福克体系终止于1858年,当时一家竞争性的结算银行——共同赎回银行(Bank of Mutual Redemption)成立了。由于萨福克体系对于那些在共同赎回银行有存款的银行所发行的银行券不屑一顾,州立银行纷纷将其存款转移到条件更加宽松的共同赎回银行。1858年10月,萨福克银行中止了其结算功能,只是作为一家普通银行继续存在。实际上,即使萨福克银行不出现管理失误,萨福克清算体系仍然会消亡,原因有很多,如南北战争开始时期铸币兑付的普遍暂停,战争期间国民银行体系的创立,以及战争时期州立银行所负担的沉重联邦赋税等。这些因素都注定了萨福克体系的悲剧性命运。关于萨福克体系,参见George Trivoli, The Suffolk Bank: A Study of a Free\|Enterprise Clearing System (London: The Adam Smith Institute,1979)。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