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制度:银行信用扩张过程(2)

 

表11.4竞争银行业的信用扩张:第一家和第二家银行

A银行花旗银行B银行化学银行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梅西公司

借款+800

美元琼斯公司

活期存款+1 000

美元史密斯公司

活期存款+800

美元准备金+200

美元准备金+800

美元

(续表)

美联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美国政府债券+1 000美元银行活期存款〖3〗花旗银行+200美元〖3〗化学银行+800美元您是否注意到了这一过程中有何蹊跷之处?A银行即花旗银行,在 1 000 美元基础上使货币供应量扩张了80%,却未在表11.4中显示。最终,其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又回到了原来的1 000美元。但是现在另一家银行,B银行,新增了800美元的准备金,至此,A银行通过初始准备金增加1 000美元从而使得其货币供应量增加1 000美元,而B银行,即化学银行创造的货币供应量也进一步增加了800美元。注意,美联储增加的1 000美元发生了转移,其中A银行准备金增加了200美元,B银行准备金增加了800美元。

就这样,化学银行现在的状况和之前花旗银行的类似。花旗银行之前拥有了1 000美元新增准备金,而化学银行现在拥有800美元新增准备金。166准备金来自哪家银行并不重要。化学银行接着会采取花旗银行此前的行动策略,即在新增准备金的基础上以80%的比例再次扩张信用。也就是说,化学银行给其他人再贷款640美元,体现为在后者存款账户上增加相应金额。假设化学银行将640美元贷给乔家餐馆,之后化学银行资产负债表将出现表11.5所示的变化。

表11.5第二家银行扩张

B银行——化学银行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乔家餐馆借款+640美元史密斯活期存款+800美元准备金+800美元乔家餐馆存款+640美元资产总计+1 440美元活期存款总计+1 440美元表11.5与表11.3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化学银行在其新增准备金基础上扩张80%,并将这笔款项贷给乔家餐馆。

但是乔家餐馆也不会让借来的这笔钱闲置。它用这笔钱从罗宾斯家具公司购买一个吧台。167罗宾斯公司在C银行——大海峡银行(the Bank of Great Neck)开有账户。乔家餐馆的640美元存款从化学银行转移至罗宾斯公司,继而又存入大海峡银行。表11.6显示了以上过程对B银行与C银行的影响。

表11.6第二家和第三家银行

B银行——化学银行C银行——大海峡银行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乔家餐馆

借款+640

美元史密斯公司

活期存款+800

美元罗宾斯公司

活期存款+640

美元准备金+160

美元准备金+640

美元168显然,表11.6描述的过程与表11.4所描述的相同。当大海峡银行168要求化学银行以准备金兑现这640美元,化学银行就剩下160美元的准备金,刚好能够满足史密斯公司活期存款20%的准备金要求。同样,花旗银行则剩下200美元,刚好能够满足琼斯公司新增1 000美元存款的准备金要求。在这里,贡献了800美元新增货币供应量的B银行退出了货币创造过程,正如A银行在获得最初新增的1 000美元准备金并扩张货币创造之后退出这个过程一样。通过这些操作,现在C银行处于与A银行和B银行之前相同的情境,只是它的新增准备金更少了,在此例中为640美元。

现在对这个过程进行总结,表11.7显示了到目前为止A、B、C银行和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

注:以上内容图略,图片内容请参考原图书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