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荣幸应邀为联想集团翻译推介的《向复杂性成本开战》一书作序。
首先,我与联想有一段不解之缘。我于1991年出国之前(任香港一家公司在大陆的市场与销售总监,后来任总经理)就与联想几个地区的经理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在以后一直关注着联想的发展。1993年,我在美国时与IBM个人电脑业务在深圳的筹建工作擦肩而过。其次,本书英文原著作者斯蒂芬?A. 威尔逊先生是一位知名的向企业复杂性及成本开刀的顾问、撰稿人,我本人很喜欢读他的作品。再者,本书另一位作序人爱波瑞的王洪艳总裁是国内知名精益制造管理及推进方面的专家。
各位读者知道,成本控制是人类从事商业活动有史以来就不得不重视的环节。它也是卡特彼勒生产系统(CPS)的四项测评指标PQVC之一:人才(People)、质量(Quality)、速度(Velocity)、成本(Cost)。现在我们大家所熟悉的丰田生产系统(TPS)也起源于向成本开刀并将库存成本选作首敌。
联想集团推介该书的中译本对中国企业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像联想这样的中国代表企业,如果想成功走向国际并从长远角度将自己打造成为知名的国际品牌,有必要像日本和韩国汽车企业当年打进欧美市场那样,先以成本优势占有市场和获得不同市场的认可。这也符合王洪艳总裁序中提到的迈克尔·波特博士的竞争战略理论。但正如该书指出的:现有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经营流程越来越复杂化,此趋势似乎与简单化和降低成本的意愿背道而驰。为此,本书作者威尔逊先生提出了同时向简化以上组织、产品、流程的复杂性和降低以上三项流程中每一个环节的成本开刀。
该书第13章对如何利用精益制造原则不断降低成本做了很好的概括。对于如何降低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经营流程的复杂性,精益生产中的推动标准化原理将行之有效,这是因为标准化是简单化的基础。推动标准化也是卡特彼勒生产系统和丰田生产系统的原则之一,本书也不止20次地提到利用这一原则来降低复杂性。对于如何降低以上组织、产品、流程中每一个环节的成本,我个人坚信除本书提到的各种方法外,精益制造中价值流转换(VST)会行之有效。特别是该书第13章提到的(利用VST中)将所有流程环节划分为增值(VA)活动与非增值(NVA)活动并站在客户角度来确定价值与成本,从而不断减少后者的比例来有效降低成本。遗憾的是,作者没有将增值活动与非增值活动放在VST这一范畴推荐给读者。
该书的原版英文本对外国跨国企业赢得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也同样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最开始,绝大多数外国跨国公司(包括卡特彼勒在内)很自然地将自己在发达市场行之有效的经验几乎照搬式地应用于新兴市场。它们错误地认为, 新兴市场的客户迟早会认同它们高质量、高价格的市场定位,并期望以此策略不断地增加自己的产品在新兴市场的占有率。它们往往忽视了如哈佛大学克莱·克里斯坦森教授在《创新者的两难》(The Innovator’s Dilemma)一书中所提出的在“足够好”(good enough)的市场中顾客对足够好的产品的需求。本书英文本的出版正好可以帮助这些企业去设计出足够好的产品来满足和占领这块足够好的市场。
本书是我见到的对企业复杂性及相关成本解剖最深入、最透彻的一本书。然而,从辩证法的角度看,所有的好的东西也会具有其一定的局限性。本书也存在遗憾之处。例如,它没能提及传统的价值工程(VE)与面向制造的设计(DFX)两大工具对于减少产品结构复杂性以及降低从设计到制造个环节中的成本的作用与重要性。现在广泛接受的理论认为,一旦产品设计确定下来,在制造环节减少成本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小(通常只有20%左右的机会)。因此,有效地利用以上两项工具对设计出简单又低成本的环保、节能、易制造、易维护保养、易再利用、易再制造的产品尤为重要。
孔子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了中国产品征服全球,为了中国企业走向世界,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一同向复杂性成本开战吧! 预祝联想集团和其他中国企事业单位的同行们向复杂性成本之战首战告捷、大获全胜!
冯常学博士
卡特彼勒公司卡特彼勒大学亚太区第一任校长、《21世纪制造》英译中主译
2011年8月28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