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加息、通货膨胀、美元崩溃(6)

在危机前的经济学中,另一种同样能够自圆其说的方法论,就是重新定义“通货膨胀”。许多经济学家开始断言,通货膨胀可以指当一国经济经历快速发展时所发生的任何事情。因此,如果货币量的激增没有产生消费增加或工资上涨迹象,那么我们可以转而去看股市或房价。如果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房地产和股市的膨胀,我们再去看看别的恰好出现了价格上涨的领域—比如,政府债券。通过这种方法,一些经济学家甚至认为日本在过去20年中一直处于通货膨胀,而非通货紧缩。

但在雷曼危机之后,想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膨胀联系在一起的尝试也都宣告失败了。尽管危机过后出现了空前的印钞高峰,但2010年年初的股市价格仍比2007年的峰值低30%,也没有高过1997年的股价。即使考虑到因经济衰退而被削减了的工资水平,美国房屋估价仍处于历史最低点。那么究竟还剩下些什么呢?黄金价格上涨了,但仍比1982年的实际水平低了40%左右。中国存在泡沫经济吗?也许吧,尽管其股价仍比2007年的峰值低了45%,而且自1992年中国经济奇迹出现以来的年复合增长率也只有7%。2010年年初,唯一可能的资产泡沫出现在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地产业,这一点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越来越多的货币经济学家们警告美国和欧洲要通过提高利率来避免资产泡沫。他们也因此建议美联储、欧洲央行、英格兰银行等在本国经济中牺牲数百万个职位、数万亿美元的产出来稳定香港的楼市价格。幸运的是,各国央行都清楚它们责无旁贷,要说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它们反而乐于看到资产价格上涨,因为这有助于它们增加银行存款余额、减少丧失抵押品赎回权、增强消费者和企业信心,从而帮助加快经济增长。

尽管有这么多逻辑和理论上的异议,人们仍然不喜欢央行大规模印制钞票—自危机以来,粗略估计美国印制了一万亿美元钞票,英国则超过3 000亿英镑(就其经济规模而言,相对应的数额也比美国大)。为了便于讨论,试想一下,货币量增长确实与通货膨胀直接相关,正如许多政治家、媒体评论家和金融家们仍然相信的那样。我们还有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何谓印制钞票?新印制的货币数额是否极其庞大?

如上所述,货币可以有各式各样的定义方法。就通胀与其中任何一种定义的联系而言,它与广义货币度量方法有关,其中不仅包括实际现金,还有银行存款、货币市场基金以及消费者和企业可以随时提取而无须支付巨额费用的其他资产。基础货币包括实际现金以及私人银行所持有的央行发行的电子存款。雷曼危机之后一年中,美国的基础货币大约增加了一倍(从9 000亿美元增加到了2万亿美元)。英国同期的基础货币经历了5倍的激增(从500亿美元涨到了2 500亿美元),另外欧元区的涨幅达33%,但其基础水平要高得多(从万亿美元增加到了万亿美元)。然而,弗里德曼应该第一个注意到了央行货币其实只是货币供应总量的一小部分—在大多数国家,约占15%左右。剩下的85%的货币供应则由各大商业银行的个人或企业存款构成。当商业银行为其顾客提供借款或抵押贷款时,就产生了这些私人存款—当然,这种信用创造已经大幅缩水。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