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艾斯曼的老板看来,艾斯曼现在的做法在经济上是起反作用的,他越来越多地显露出作出负面评级的倾向。“看上去他好像嗅到了什么味道,”文尼说,“而他需要我帮助他找出他嗅到的是什么。”艾斯曼想写一份或多或少会震动整个行业的报告,但是他必须比平常更加小心。“你可以旗帜鲜明地站在卖方一边,哪怕错了也没关系,”文尼说,“但如果你的评级是负面的,出错了,你就会被炒鱿鱼。”引发麻烦的弹药几个月之前刚从穆迪公司运来:评级机构现在拥有各种新的关于次级抵押贷款的信息,并且给出了卖出的建议。由于穆迪公司的数据库不允许你检查具体的单笔贷款,它只提供了有关支持单笔抵押贷款债券的贷款池的总体图景:有多少是浮动利率,有多少贷借买入款的房子是房主自住的。最重要的是,有多少是断供的。“这就是数据库,”艾斯曼言简意赅地说,“进入那个房间,在你搞明白它的意思之前不要出门。”文尼有一种感觉,他觉得艾斯曼其实已经知道这些东西意味着什么了。
文尼只能靠自己。“我26岁了,”他说,“而且我还没有真正搞清楚抵押贷款债券是什么东西。”艾斯曼对此同样一无所知——他是个股票市场人士,而且奥本海默公司当时连债券部门都没有。文尼必须自学。当他搞清楚之后,他对艾斯曼已经察觉到的源自次级抵押贷款行业的那种四处弥漫的令人不舒服的味道给出了自己的解释。这些公司披露了他们不断增长的收益,但是其他的东西不多。他们没有披露的众多事项中的一个,是他们所持有的住房贷款的断供率。当艾斯曼向他们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他们辩称这些都是不相关的事情,因为他们已经把这些贷款全部卖给了那些把它们打包成抵押贷款债券的人,所以这些风险已经不再是他们的了。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所有的公司都保留有小部分他们发起的贷款,公司可以按照这些贷款未来的预期价值将它们记为利润。会计规则允许他们把贷款视为可收回的,而且不会提前还款。这些假设成了他的末日机器的引擎。
首先吸引文尼目光的,是“预制房屋”行业很高的提前还款率。(“‘预制房屋’听起来要比‘移动住房’好听。”)移动住房与普通住房不同,它们的价值从离开商店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下降了,就像汽车一样。移动住房的购买者不像普通住房的购买者,他们不可能期望在两年之内再融资,把钱拿回来。他们还款的速度为什么这么快?文尼这样问自己。“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然后,我看到,提前还款率这所以如此之高,是因为是他们是非自愿的。”“非自愿提前还款”听起来要比“拖欠还款”好听。移动住房购买者的贷款如果出现拖欠还款,他们的移动住房将被收回,而借钱给他们的人将按照贷款的比例得到他们应得的部分。“最终,我看到,在整个次级贷款领域,要么是提前还款,要么就以一个难以想象的比例成为坏账,”文尼说,“我非常吃惊地看到在这些贷款池里出现的高比例断供现象。”贷款利率并没有高到足以抵消将这些钱借给美国大众中这一特定群体的风险。这就像是一般的金融规则为应对社会问题而被暂停执行了。一个想法浮上了他的心头:在不涨工资的情况下,怎么能让穷人感觉到富有?答案是:向他们提供廉价的贷款。
他花了六个月的时间仔细筛选每一个次级抵押贷款的贷款池,然后把情况告诉了艾斯曼。这些次级贷款公司增长非常迅速,使用的会计方法非常复杂,从而掩盖了他们没有真实收益,一切表象都是通过财务做账做出来的这个事实。他们全都具有庞氏骗局的基本特征:为了维持赢利假象,他们需要更多的资金来创造越来越多的次级贷款。“我确实不敢百分之百肯定我是对的,”文尼说,“但是我找到史蒂夫,对他说,‘这看起来真的不妙。’这就是他需要知道的。我想,他所需要的是调低股票评级的证据。”
艾斯曼撰写的报告抨击了所有的次级贷款发起人,一家接一家,他曝光了数十家企业的欺骗行径。“他们提交给你们的数字与真实数字之间,”他说,“存在着天壤之别。”次级贷款公司根本不欣赏他的这些努力。“他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文尼说,“所有的次级贷款公司都对着他声嘶力竭地大喊大叫:你错了。你的数据错了。他对着他们吼道,‘是他妈的你们的数据!’”艾斯曼的报告之所以掀起如此巨大的风波,是因为他没有给他冒犯的这些公司以合理的警告。他坏了华尔街的规矩。“史蒂夫知道这样的做法会引起转轩然大波,”文尼说,“他想要的就是这种局面。他不希望有人来说服他。如果他事先警告他们,所有这些人都会竭尽所能来说服他。”
“以前我们一直没能评估这些贷款,因为我们一直没有数据,”艾斯曼后来说,“我的名字已经深深地嵌入了这个行业。我的整个名声都建立在研究这些股票上面。如果我错了,这可能就是史蒂夫·艾斯曼事业的终结。”
艾斯曼在1997年9月发表了他的报告,当时正是美国历史上最大一次经济繁荣的中期。之后不到一年,俄罗斯出现断供潮,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也倒闭了。在随后奋力上岸的过程中,早期的次级贷款放款人无法收回资金,很快成批成批地宣布破产。他们的失败是由于他们会计实践中的不道德行为,他们在利润实现之前就记入了收益。按照文尼自己的说法,除了文尼,没有人真正明白他们这些贷款中的猫腻。“发现这个市场上居然有这种无效率的情况存在,真的让我感觉很棒,”他说,“因为如果市场掌控了一切,那么我或许是做错了。看着这些艰深晦涩的东西,你还能说什么呢,为什么还要去费那些精神呢?但是,据我所知,除了我没有任何人研究那些即将在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中破产的企业。我看到了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事情真的很蹊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