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是世界热钱的新宠儿?(2)

此外,随着中产阶层收入的减少,饮食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如果粮食价格上涨,其他方面的消费能力就会降低。而中产阶层是工业产品的主要消费者,因此工业产品的价格必然随之下降。

如上所述,2008年经济危机以后,很多高科技产品转变为普通商品,金融市场很可能因此转变为以原材料市场为主导的市场。同时,国家之间产业结构进行重组,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外汇市场与原材料市场的关系也将比过去更加紧密。

对石油储量和何时枯竭的争论

多年来,关于石油储量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那些能够受益于油价下跌的证券专家和经济研究院宣称:石油虽然是有限资源,但可以通过发展替代能源来延后石油枯竭时代的来临。相反,那些能够受益于油价上涨的专家们则宣称:以2008年的石油消耗量为基准,目前的石油储量只能使用40年。另外,由于埋藏在深海的石油生产成本高,油砂的生产效率低,所以石油价格在长期内将上涨。让我们来详细讨论一下。

关于石油产量峰值的争论。截至2008年底,全世界共有98个产油国。据推测,其中大约60个国家的产油量已经过了峰值,开始下滑。俄罗斯石油产量已经在2007年达到顶峰。石油供应量占全世界20%的14个油田,将在45年以后宣告枯竭。

此外,日产量在20万桶以上的大型油田正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虽然钻探技术非常先进,但却没有发现大型油田。大型油田由20世纪50年代发现9个,60年代发现15个,70年代发现12个,到80年代逐渐减少到只发现4个。

德国和法国预计石油产量将在2020年前后达到极限,而美国政府则预计石油产量在2044年左右达到峰值,并正在推进绿色能源的开发。

关于石油储量的争论。欧佩克成员国在1987年夸大储量比实际高出40%的谎言被揭穿以后,人们对于产油国宣称的石油储量已经失去了信心。

据英国剑桥能源研究所推测,世界石油总储量为万亿桶。按照这个储量来计算的话,除去目前已生产的万亿桶,石油还有万亿桶的余量(人类可使用80年以上)。

伦敦石油耗竭分析研究中心(ODAC)称,俄罗斯、美国、伊朗、墨西哥、挪威、利比亚、英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产油量正在逐渐减少。世界最大的产油国沙特阿拉伯也被质疑大型油田越来越少。据信,英国和挪威生产的北海油田正日渐枯竭,俄罗斯和石油出口机构也已经开始削减产量。

《华尔街日报》预计2012年之前石油产量将达到峰值,在创造日产量100亿桶的巅峰记录以后产量将逐渐减少。英国《金融时报》则主张石油生产已经达到峰值,或即将达到峰值。

针对难于开发的石油储量的立场。预计储量达9 000亿桶的石油因生产成本和技术问题,很难付诸生产。针对这部分储量存在两种对立观点:应该包括在世界石油储量之内,还是排除在外?

期待石油价格上涨的一方认为油砂开发的效率低,不应包含在储量之中,而期待油价下降的一方则将其包含在储量中。

油砂的生产成本在不同的地区不尽相同,以油砂储量较多的加拿大为例,每桶生产成本大约在50美元左右。如果油价上涨就可能有利可图,但缺点是环境污染和能源开采效率低。如果认为石油产量达到峰值以后,石油价格将长期保持上涨趋势,那么就不得不开采深海油田,而其缺点是生产成本过高。(根据英国石油公司石油勘探专家迈克尔博士的估计,深海油田储量达到1 500亿~2 000亿桶。)

从1987年至今,主张“石油枯竭论”的一方在探讨石油储量时,没有将油价上涨时可以开发的油砂以及深海油田包含在内,也没有考虑发展替代能源所减少的石油消耗量。而期待石油价格下跌的一方则主张,油价如果持续上涨就可以发展替代能源,所以40年后石油资源会枯竭的说法没有任何说服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