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是世界热钱的新宠儿?(1)

技术产品的附加值越来越低

经济学对价值概念的定义是以“稀缺性原则”为基础的。稀缺性越高,价格就越高;反之,稀缺性越低,价格就越低。因此,在技术差距较大的时代,技术水平高的商品能够创造出更高的附加值,如果技术差距消失,稀缺性降低,那么这些商品的附加值就必然会下降。

回顾半导体价格走势的历史,不难发现稀缺性原则在支配着价格结构。20世纪90年代中期,内存为4兆的半导体的价格在10美元以上,而到了2009年,1 000兆内存的半导体价格仅为1美元左右。可见,技术产品附加值的下降何其迅速!

如果尖端技术产品的附加值降低,那么生产成本高的国家无法平衡收支,只能把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和印度等低成本国家,来确保产品价格的竞争力。

如同20世纪90年代日本将半导体产业转移到韩国一样,在2008年之前拥有高附加值的尖端技术产业正在转移到中国、印度和巴西等生产成本低廉、市场规模较大的国家和地区。

此外,2008年以来,发达国家生产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企业破产的消息不绝于耳。如果这些企业为了生存而打价格战,那么产品的附加值将会降到更低的水平。雪上加霜的是,如果新兴国家引进了这些企业的技术人员,那么各国之间的技术差距将迅速缩小。这样,原来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就有可能变成低附加值的一般产品。

原材料与粮食成为高附加值产品

2008年下半年以后,不仅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也都推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无以计数的资金被投向世界市场,以刺激经济复苏。因此,从长期来看,货币价值下跌的可能性较大,而稀缺原材料的价格也很可能不断上涨。

特别是,人口众多的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家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对于原材料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原材料储备日益减少。因此,从中长期来看,原材料价格的涨幅很可能高于消费者物价的上涨水平。

中国的外汇储备高达2万亿美元(以2008年为标准),而且还在不断加大对原材料的需求。2008年以后原材料价格出现大幅下降,如果中国动用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来控制原材料市场,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那些生产附加值不断下降的产品同时又缺少原材料的国家,其企业的赢利能力将越来越差。从长期来看,如果在人口达到20亿的亚洲经济圈内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则很有可能出现美元价值下降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局面。

此外,本次经济危机导致全世界中产阶层破产,对工业产品的需求疲软,供过于求。顺应市场的调节作用,生产成本过高的发达国家的企业不得不进行结构调整。在这种情况下,原材料市场可能会迫使金融秩序重建。而国际间资本的流动也将呈现不同于2008年之前的局面。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资本从原材料匮乏、没有高附加值产品的国家流出,集中到那些原材料和技术兼备的国家。

粮食市场将和原材料市场一样产品紧俏。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现象可能减少粮食的产量,而像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会加大对粮食的需求,金融市场可能因此出现新的变数。

在粮食匮乏的时代,粮食将成为附加值最高的产品。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在人的所有欲望中位于首位,因此,一旦粮食匮乏,粮食的价格必然大幅上涨。

读书导航